中新网武汉11月22日电 (殷黎 谢军 刘婷 徐金波)长江航务管理局22日组织海事、航道、公安部门及部分社会救助力量约150人、28艘船艇、2架无人机,在三峡巫山水域展开了首场“科学应对地质灾害、确保长江航运安全畅通”的演习,旨在加强应对库区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预警,不断完善水上搜救应急体系,进一步提高水上应急处置能力。
当天的演习设置在三峡库区巫山港附近水域,模拟长江干线与大宁河口交汇水域的滑坡山体处于临滑阶段,即将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客船“江东号”在撤离过程中由于舵机失控,与“船运1号”发生碰撞,“江东号”上10多名转移群众落水。与此同时,被撞的“船运1号”在撤离事故水域过程中,船首前舱突然起火,火势迅速蔓延,情况万分紧急。
接警后,长江航务部门各单位模拟人员撤离及船舶疏散、落水人员救助、失控船舶救援、船舶火灾救援、航道恢复等5个科目,进行了应急处置综合演习。
据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介绍,三峡湖北宜昌至重庆云阳约250公里江段,属于典型的峡谷河段,自古就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域。据统计,自1982年以来,该江段发生崩岸、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70多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有40多次。一方面滑坡山体土石直接冲击力及其产生的巨大涌浪造成附近船舶、码头等设施损毁和人员伤亡。另一方面滑坡体影响航道安全甚至造成船运中断。
三峡水利枢纽实现175米蓄水后,形成了一个平均水深约70米、宽1100多米、总长660公里的狭长形水库,但其峡谷河流特性仍未改变,两岸山体众多,山势陡峭,再加上库区水位每年有30米的上下变动,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加大。仅2003年开始蓄水以来,库区就发生了3起严重影响长江航运安全的山体滑坡事件。特别是今年10月21日,巫山望霞山发生山体滑坡险情,约5万立方米的岩崩滚入江中,被迫启动一级红色地质灾害预警,时至今日该滑坡体1公里水域内仍在实施交通管制。
唐冠军表示,自三峡蓄水以来,库区航道条件大为改善,由此激发了库区的航运活力。为妥善应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全力保障通航安全,长江航务管理局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库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并出台了库区地质灾害水上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同时,根据重庆、湖北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信息,通过专项调研和实地踏勘,建立了完备的动态数据库和图片资料库。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具体指导下,发挥整体合力,每年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安全预警、应急处置维护和应急演练费。在三峡库区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多波束扫侧仪等设备,高精度地获取水下滑坡体50-200米宽度的水下地形、地貌或障碍物的三维坐标和立体图像,从而进一步确保滑坡水域的航道畅通。巫山港区建立并运行了巫山水上交管中心,重点对港区20公里的上下水域实施24小时全天候的船舶跟踪识别,维护水上交通秩序。
此外,还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较为畅通的地质灾害信息传递网络和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了科学决策、程序规范、执行高效的管理体制,有序的开展灾害处置。(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