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年末的一个月中,各级政府在2007年花掉1.2万亿元,2008年花掉1.5万亿元,2009年花掉2万亿元。而今年,财政部门不得不在余下的近两个月中确定超过3.5万亿财政资金的去向。数据显示各级政府2月内可能突击花3.5万亿。
民众显然对政府的年底“突击花钱”是见怪不怪的了——如果不是有近日的湖南某商人的“告官”行动,可能这样的“老生常谈”问题,摆上不桌面供更多人热热烈烈的讨论。而这起“告官”行动,缘于:湖南省财政厅、文化厅、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花了3000万元,买下了市价1500万元的东西——这是否有点“病态”?
比行动“病态”的还有,我们看到的“病态”话语。一名政府官员把舆论拐上了另一条更宽敞的轨道。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湖南省文化厅规划财务处处长丁宇对《法制日报》记者解释说,这次采购同时限制了商品的最高报价和最低限价,究其原因,除了“保障质量”,还有“预算执行的需要”——这样的逻辑,真的可以站到住脚?如果站不住脚,为何又成为了一直以来的“潜规则”?
甚至,我们可以看到的“病态”不止这些。一名税务局的公务员抱怨年底买发票的人太多,因为“太多工作项目集中在年底开展”;一个网友甚至还据此编出了打油诗:“年初预算足,年底突击花……”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突击花预算”是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存在的普遍现象。“我们不允许上一年没用完的预算留到下一年,因此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部花完。”凡此种种,在民众看来,是否可恨可笑?
“突击花钱”不可走入“病态之路”。在政府工作中,我们必须有科学的预算计划,让具体的工作在规定的预算内合理的运行,而我们看到的“突击花钱”,甚至是“年年突击”,还可有科学预算的影子?其次,我们必须有严格的阳光与廉洁的监督。政府工作涉及到“花钱”的问题,就必须有全程的阳光监督,必须符合民情民心民愿——为了把钱花出去,高价花销买来低低品,这“家”当得让人们心里不舒服,甚至是对政府公信力产生怀疑。再者,我们必须有相应的问责惩处举措。要及时组织监督检查行动,却“突击花钱”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违法乱纪现象等进行有力的查处,以惩之手段治“病”。
百姓钱,当珍惜;纳税人之血汗,当在每一个刀刃上闪光。“病态之路”当警惕!在曝光的种种“突击花钱”现象及荒诞、可笑的话语、情节中,我们应有反思,应更加注重坚持将政府工作中这项牵动人心的“花钱”工作,做得更加廉洁、透明、阳光,更加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更加有威信的为人民群众当好“家”,更加经得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检验。(陈谊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