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1月23日《广州日报》报道,公车支出又有新动向。广州市白云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景元日前披露,为规避公车管理规定,不少单位长期租车,租来的车不少是大排量的豪车,严重超标。“尤其是一些非法人单位,存在大量租车现象。”
巧的是,中石油11月23日在回应其新疆油田公司下属单位“超标使用百万豪车”一事时,也以“租用”作为理由。
看来,“不买转租”已成为时下一些部门、单位规避公车管理的变通之法。这样的长期租用豪车,与买豪车并无实质差别,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公车超标而已。
“不买转租”不仅不可能厉行节约,反倒可能催生畸形的豪车消费产业链。公车是租来的,自然就不可能有账户,相应的,租车费用、车辆保养、油费等等,都将成为一笔笔无法明确列支的糊涂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躲开上级的检查治理,也很难真正实现公车支出的信息公开,还很容易形成一条集体分肥的消费产业链。
“不买转租”的泛滥,也使得中央公车治理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出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明确要求党政机关采购的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然而,这一禁令并不能禁绝单位部门、国有企业租用豪车的冲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租车甚至有点儿“正合我意”的味道。
如何杜绝这种变相的公车招标?一方面,政策层面有必要对单位买车、租车做出明确规定,买车有标准、有上限,租车同样也应该有标准、有上限。另一方面,还需强化财政预算的约束,进一步公开公车支出的具体项目,不能再笼统随意列支,留下挥霍资金的灰色空间。同时,要加大对预算外收入的管理、清查,治理“小金库”要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胡印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