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苏丹达尔富尔11月27日电 (王留洋 王在奇)从1990年至今,中国已先后参加联合国20余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近1.8万人次,是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数最多的国家。在热点敏感地区苏丹达尔富尔,中国先后派驻了五批维和部队,建机场、修道路、搭板房、打水井、建学校,中国军人在战火和硝烟中践行使命、书写忠诚,在动乱和纷争中播撒友谊、孕育和平。
尼亚拉是达尔富尔州首府,苏丹的第二大城市,中国一支300多人的施工分队驻扎在距离市区20多公里的联合国超级营地。尼亚拉市位于沙漠和戈壁之中,仅有的一条铁路在战争中被损毁,当地政府及维和人员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尼亚拉机场。自从中国维和部队部署到达尔富尔以来,中国工兵就担负起了停机坪、跑道的修建和维护工作。在机场的烈日和风沙中,一批批维和官兵的青春和汗水,和异国他乡的机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来自维和部队的陈强已经是第三次到苏丹维和了,几次维和经历让他见证了这个国家和平到来的艰难。作为一名挖掘机操作手,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他再也熟悉不过的机场作业。他告诉记者,由于达尔富尔风沙太大,机场每天都要人维护。回顾三次维和经历,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希望和平能快点来到这个国家。
作为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国家,苏丹素有“世界火炉”之称。中国工程部队作为各出兵国的先头保障分队,常常要深入到各种缺乏生存保障的地区进行施工。每一项工程,都充满着常人难道的危险和艰辛。今年4月份,联合国计划在拉巴度修建一处包括军事营区、民事警察社区和文职人员办公区的新营地,以应对苏丹南北分裂后的各种情况,这项工程同时被视为联合国在苏丹维和的年度“荣誉工程”。此时,距离苏丹南北分治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中国维和工兵紧急受领了拉巴度营区建设任务。
正值旱季,拉巴度一天中有5个小时温度在40度以上,下午两点左右气温能到50度,地面甚至可以烤熟鸡蛋。高温下,建筑材料被晒得灼热,官兵的手接触久了,满手掌都是水泡,磨坏的手套更是不计其数。在长期的暴晒和辐射下,维和官兵们眼角晒肿了,皮肤也处处是裂开的口子。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中国维和官兵战胜一次次威胁、克服一个个困难,仅用两个月的时间,高标准完成了加油站、水处理设施、信号塔等三大项十几个小项工程项目的建设。所有工程在接受联合国工程部门验收的时候,全部一次性又全A标准通过,战区司令员蒙代准将评价中国维和军人承建的各项工程都是精品。
在极度缺水的达尔富尔,水比油珍贵,对水资源的争夺往往成为很多冲突和祸乱的直接原因。很多情况下,一眼水井就能为当地人民带来和平的曙光和生活的希望。今年6月份,随着战区司令蒙代启动出水按钮,中国维和部队在达尔富尔极贫水地区拉巴度打出的第二口深水井正式成井出水,这是中国维和军人在达尔富尔打出的第十口深水井,累计解决了16万人的饮水问题。
在任务区,不光是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给官兵们带来极大的考验,随时可能到来的危险和袭击也是官兵们每天要面临的问题。不同的武装派别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都会把联合国维和人员作为自己的目标,通常情况下,每个月能接到十几起安全通报,每项施工都要在荷枪实弹的保护下进行。维和大队警卫中队战士李建杰是一名步战车驾驶员,在他驾驶的那辆车上,就有流弹袭击过的痕迹。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中国在达尔富尔的维和行动,也成为传播和谐文明的一个窗口。由中国维和部队承建的中苏友谊小学是尼亚拉市办学条件最好的小学之一,作为中苏两国间的友谊见证,深深扎根在两国人民心中。每次见到中国维和部队的叔叔,小朋友们都会特别兴奋,围绕着他们齐声喊“China Okay,China Okay,China Okay!”校长多尔贝德告诉记者:“中国维和军人来到学校看孩子们,孩子们总是非常高兴。我希望中苏两国的关系会更加美好,并衷心希望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更加强大。”
维和大队支援保障中队中队长李善友的一席话,道出了这群蓝盔男儿的大爱和真情:“作为父亲的儿子,妻子的老公,女儿的父亲,我愧对他们,但是作为一名共和国军人,坚守在祖国和世界和平需要我的地方,我问心无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