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军人中的外交官,外交官中的军人,双重身份意味着双重使命。一代又一代武官以当好友谊使者、维护国家利益为使命,在异国他乡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中国驻外武官的世界(八一之声)
62年前的10月,我国首位驻外武官边章五赴莫斯科上任,开启了中国军事外交官走向世界的全新历程。62年来,随着中国军事外交日趋活跃,我驻外武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足迹已遍布五大洲,常驻国外单位已达100多个。
利比亚
中国公民惊心动魄大撤离
【背景回放】
今年3月5日23时15分,随着从马耳他接回的最后一批中国从利比亚撤离人员飞抵上海,35860名身处险境的同胞全部回到祖国的怀抱。在这次史无前例的撤离行动中,活跃着一个特殊的团队——中国武官。
2011年2月17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爆发激烈武装冲突。绝大多数商铺关闭了,很多外国使馆也撤离了。然而枪林弹雨中,却有一位中国军人的身影奔走在大街小巷。他就是我驻利比亚武官梅宏宾大校。梅武官今年55岁,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军事外交官,曾在利比里亚、韩国等国担任军事观察员和副武官。驻利比亚武官可能是他军事外交生涯的最后一站,他在枪林弹雨中,以一个军人的勇敢和忠诚,践行着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诺言。
利比亚的局势和在利3万多名中国公民的安危,牵动着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心。史无前例的大撤离开始了。使馆决定派外交官到米苏拉塔市组织指挥撤离行动。大家都知道梅武官最近连续加班,胃病又犯了。但他在使馆的讨论会上主动请缨,要求赴米市组织撤离。他说:“我是武官,我应该去最危险的地方。”
25日清晨,梅武官忍受着胃痛,和两名同事踏上了前往米市的道路。26日17时,我驻马耳他使馆租借的邮轮抵达米港。梅武官通过朋友关系要求当地的临时管委会开放港口,把1600多名同胞送上了船。历经艰辛的第一批同胞登上邮轮,徐徐离开港口,他们望着码头上风雨中留守的梅武官,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保重,中国武官!
在突尼斯和利比亚边境小城拉斯杰迪尔的边防观察哨里,一个人全身湿透,捧着一盆小小的炭火取暖。微弱的光亮照在他极度疲惫的脸上。他,就是刚刚40出头的中国驻突尼斯使馆武官杨旭。
从22日至26日,杨旭武官在口岸、机场、酒店之间穿梭,连续战斗了5个昼夜,每晚只睡一两个小时。在此期间,杨武官共组织撤离安置了2566名中国公民,使这里成为撤离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通道之一。
李杰曾在希腊留学4年,是位希腊通,曾在驻加拿大、巴基斯坦使馆武官处工作过,这是他在希腊使馆工作的第二任。位于地中海北部的克里特岛是希腊第一大岛,也是除埃突两国外,距离利比亚最近的地区。此次撤离行动中,2万余人要通过海路撤出,其中1万多人将被安置在克里特岛,该岛已成为整个撤离行动中任务最艰巨的地区之一。
为了接待大批撤离至此的我方人员,我驻希使馆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协调出上万个床位。但因为是旅游淡季,克岛上大多数酒店已关门歇业,服务员也多数放假回家了。此时要想协调出上万个床位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时间就是效率。李武官积极联系酒店,迅速调动在希多年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最终仅用18个小时就协调了11家酒店的6500张床位,并在随后增加至14家酒店10000张床位,确保了接应工作的顺利开展。
希腊船员感慨道:“只有中国政府才有如此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只有中国军人才能如此拼搏!”
【点评】透过利比亚中国公民大撤离中国武官们展示的风采,不仅可以看出中国军人对祖国的忠诚,也折射出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