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时值东莞镇街领导换届之际,厚街镇原镇长陈仲球离任,赴韶关任莞韶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升副厅级。关于他的提拔任用,总能让人联想到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等更深用意。而从一镇之长升任外地关键岗位“一把手”,也开本地官场先河。
进入10月,随着全省各地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庞国梅、江凌升任省内地级市市长。前者在东莞任职7年,后者在东莞工作生活27年,成为东莞向外输出干部的标志性人物。刘志庚曾在他们的欢送会上评价:“这既是各自努力的结果,也是省委对东莞各项工作的充分肯定。”
紧接着10月底,梁海卫、叶柳东等进入“拟提任东莞市级领导职务人选差额考察对象”12人大名单,最终意外地交流到外地提拔任用。
东莞向外输出干部,由此受到关注。
转型经验颇受认可
随着刘志庚在东莞党代会召开前升任副省长,一连串的官员交流提拔走向高潮。
12月2日,广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朱小丹高度肯定了刘志庚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并盛赞“东莞市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志庚同志功不可没”。
在全省上下换届用人之际,东莞俨然成了输出省级、厅级干部的重要“练兵场”。
对于东莞而言,凭借改革开放以来标兵式的发展,雄厚的经济实力,傲人的财政收入,早已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却让东莞险些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中“窒息”。此后,在省委的部署下,东莞力抓“转型升级”、“腾龙换鸟”等先进发展理念,沉着应对,危中取机,加快转变促发展,吹响了新一轮的战略号角。最终从金融危机的风暴中慢慢苏醒,绝地逢生。
这一过程中,置身其中的东莞官员,也是一个个抗击风暴的舵手,成绩好坏一目了然。“调结构、促转型”——他们肩负的政治任务,也是东莞赋予他们具有历史意义的机遇。
省委书记汪洋曾批示,“选好用好能承担‘调’和‘转’任务、开创新局面的干部”。东莞干部可谓“生逢其时”。
比如江凌,由于长期担任“对外”职务,一直是东莞出镜率较高的官员。面对金融风暴与“倒闭潮”的传闻,2008年至2009年的东莞一度是全球瞩目的焦点,当时身为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的江凌经常在不同场合接受不同媒体专访。他对东莞经济的几句判断,向来是外界看待东莞经济的“晴雨表”。
比如梁海卫,金融风暴席卷常平之时,其正担任常平镇党委书记。由于昔日传统的来料加工企业受到巨大冲击,梁海卫力主将这些淘汰的产业赶出常平,并致力于将常平构建为“东莞东部科技创新中心”。
这些人物的涌现,构成了以市委书记刘志庚为首的东莞“双转型”的强大领导班底。如今,东莞输出这些干部,也将同时输出城市经验与治理理念,并且顺应地推动产业转移以及东莞企业向外扩张。这无论对于输出地还是输入地,都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