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算不算“高官”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54名新当选的院士名单,政府高官或曾经任职的高官全部落选,企业高管仅存3人当选。(《北京晨报》12月9日)
在笔者看来,大可不必对“政府高官全部落选”现象太过兴奋、拔高其体现的公平公正价值。首先,虽然狭义上的政府高官全部落选,但并不等于没有广义、事实上的“高官”当选。如记者统计显示,新增院士中“现任或曾任高校校长、副校长的共有16名,占29.6%”。在时下依然高度行政化、权力化的高校管理体制下,大学校长事实上也是享受高行政级别待遇的官员。
更重要的是,“政府高官全部落选”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政府高官所代表的权力与院士所代表的学术之间的关系,就真正得到厘清、规范了,足以确保“权力的归权力、学术的归学术”的健康政学秩序。事实上,权力与学术相互高度渗透——官员掌控大量学术资源并热衷学术贴金,学术严重权力化、学者热衷追逐官位权力,仍是目前相当普遍的政学关系生态。现在的问题是,在学术、教育高度行政化、权力化的大背景环境下,一个政府高官即使确实具备足够的学术水平,他若要候选院士,又如何可能祛除瓜田李下的疑虑,赢得充分的社会公信呢? (张贵峰)
规则够硬,官员本可做院士
从多名候选人到无人入选的巨大落差,其实也让人浮想联翩,这究竟是评选保持了应有的公平公正,还是这些官员不幸成为舆论的炮灰呢?
如果是后者,尽管官员们落选了,但同样难以让人信服。因为说到底,这还是非学术因素干扰了评选。现行院士评选制度并没有拒绝官员,那么官员在参评过程中理应得到一视同仁,既不能因为其官员身份而刻意逢迎,也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提高门槛。这次评选能为官员设限,那么下次,评选当然也可能为权力让步。而事实上,公众关注参加评选的官员,并不代表绝对反对他们成为院士,真正的担心恰恰在于,评选会不会面对权力产生微妙的变化?很显然,要让官员院士能获得公众的认可,关键还在于评选过程。一要有科学的评选制度,二要有对制度的充分敬畏。只要规则过硬且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执行,评选过程只论学术成就不论个人身份,优秀的学术官员当然也可以成为院士。 (刘楚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