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青年报:以善伤善是“四岁女童”事件的硬伤

2011年12月14日 09: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连日来,网曝“哈尔滨市宾县4岁女娃小悦照料瘫痪双亲”一事引发网民关注,一时间评论、捐助如潮,小悦父母已收到捐助现金12万多元。但是据调查,小悦家虽然确实非常贫困,要想彻底脱贫任重道远,可小悦父亲并没有瘫痪,政府也按政策给予了照顾。(《京华时报》12月13日)

  一个4岁的孩子,承担起照顾瘫痪父母的重任,总让人觉得有故事化的夸张。小悦所在村的村民称,虽然网上说的有点夸张,但孙跃民(4岁女娃小悦的父亲)确实困难,靠他自己不可能翻身。这是村民的一种善意表现,策划炒作这一事件的幕后者也可能是一种善意,但一种善意不能以伤害另外一种善意为代价。小悦父亲并没有瘫痪,小悦也没有“挑大梁”,这种炒作无论动机如何,就事实来看,终归是一种欺骗,终归是一道硬伤。而欺骗,是我们断断不能接受的!

  真,永远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可贵的美德,也是爱心得以存续的基础。就私域的感情来说,或许存在善意的欺骗一说。比如恋爱中的男女,一方因为相思,故意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比如说父子情深,子女假称孝敬父母的贵重物品不值钱。但私情一旦上升到公共领域,特别是慈善爱心领域,那就不应该有任何欺骗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透明真实的,经得起求证的。“四岁女童”事件的欠缺之处正在这里,也正是这点成了硬伤,“以善伤善”伤害了人们的感情。

  今年春天,曾发生过一起“母亲跪行救女事件”。一位来自湖北的母亲为了拯救罹患眼癌的女儿,在广州街头跪行千米乞讨捐助。事件传出后,同样引起了网友的如潮关注和捐款。但事后证明,这是一起早有策划的网络炒作。这同样是一种“以善伤善”。让人们为之纠结的是,“母亲跪行救女事件”,曾经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广泛讨论和质疑,为什么春天走到冬天,“以善伤善”再次发生?

  有人说,“4岁女童”一事再次拷问现行扶贫救助机制。确实如此,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国家提高扶贫标准的必要性和进步性。但这一事件,同样再次拷问慈善求助机制,弱者有求助的权利,但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恪守什么样的底线,向社会求救?人们因为善心存在,即使发现部分受骗,一般也不忍心把善款追回。但善心不是被利用的工具,由此下去,只能让善心一再受伤,人们会和不敢扶人一样,再也不敢施善。最终影响的是慈善事业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慈善求助应该是有底线的,其中一个底线就是真实,必须确保每一个细节真实。“4岁女童”事件的发生,说明社会底线失守严重,已经浸淫到慈善领域来了。弱者有权求助,也应该得到救助,但求助难道就需要故意放大一些细节、虚构一些情节吗?这种硬伤,让人们情何以堪。(毛建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