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杨洁篪:今年大事难事层出不穷 国际秩序加速调整(2)

2011年12月19日 09:3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们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努力维护周边地区稳定发展大局。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们努力扩大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成为大多数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越来越多国家的最大出口市场,同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不断深化。我们稳步推动10+1、10+3、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等区域合作进程,促进地区国家共同发展。我们同东盟国家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针达成一致,并设立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

  我们大力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我国领导人遍访亚非拉地区,增进了我国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推动了各领域合作与交流,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中拉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我们在三亚成功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金砖国家间协调合作进一步加强。

  我们深入开展多边外交。我国领导人利用重大多边场合深入阐述我国内外政策,与各方协调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积极引导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同时继续在朝核、伊核等热点问题上劝和促谈,为维护地区形势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记者:我们在维护我国海外利益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杨洁篪:今年以来,我们在维护海外利益方面的挑战有所增多。我们认真践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理念,处理各种领事保护案件两万多起,有力维护了我国海外公民和法人的安全与正当权益。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指挥下,各部门、各单位密切协同,圆满完成从西亚北非有关国家撤离我国公民行动,仅从利比亚就撤出35860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人员的行动,充分展示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们广泛参与打击恐怖主义、海盗、网络犯罪、跨国犯罪等国际合作,与各国携手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进一步加强预防性领事保护工作,努力建立健全海外领事保护机制,加强相关能力建设。

  记者:请问今年我国在公共人文外交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杨洁篪:新形势下,公共人文外交是我国外交的重要开拓方向。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公共人文外交,大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我们围绕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发布等重大活动,以多种方式向世界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诚意,展示中国光明的发展前景。我们打造“外交小灵通”微博、“外交服务站”广播、蓝厅论坛等公共外交新品牌,将例行记者会由每周两次增至五次,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向国内外民众介绍我国内外政策和发展理念。同时,充分发挥我国驻外使领馆对外宣传的桥头堡作用,驻外高级外交官今年发表演讲和接受采访达2700多次,发挥了增信释疑的积极作用。我们同多国成功举办“中国年”、“文化日”、“感知中国”等大型人文交流活动,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记者:请您展望一下明年的外交工作。

  杨洁篪:201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十二五”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国际力量的消长变化、国际体系的变革调整、国际关系的磨合互动将在更深层次展开,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国际形势中一些重大问题的后续和延伸效应将持续显现,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更加为各方所看重,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上升,总的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牢牢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推动各项外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们要同各大国增进互信,拓展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进双方关系稳定发展。坚持睦邻友好,提升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水平,巩固周边战略依托。密切同发展中国家高层交往,充分利用中非、中阿合作论坛等机制,将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推向更高水平。以峰会外交为契机,发挥我国在多边外交舞台上的负责任大国作用。继续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推动我国与有关国家财政、金融、经贸和投资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公共人文外交,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形象亲和力和道义感召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报记者 章念生 杜尚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