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9日电 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教授19日表示,从中国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中国目前仍然处于结构变动弹性很大的阶段,仍然充满着机遇。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动力,这些新的动力主要可能会来自城市化推动、国内消费的推动和社会分配体制的改革等三个方面。
2012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19日下午举行,李培林在会上作如上表述。
李培林指出,对于中国明年和未来一二十年是一种什么样的走向和情况,现在应当说学术界争论很大,总的来说,现在有一种略微悲观的预测在弥漫,认为中国已经走完30年高增长时期,进入增长的拐点。这种看法认为体制改革力量已经释放完毕,投资和外贸出口增长因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李培林表示,实际上从中国社会转型的角度看,中国目前仍然处于结构变动弹性很大的阶段,仍然充满着机遇。中国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动力,这些新的动力主要可能会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化推动。
李培林表示,今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一个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会随之发生及其深刻的变化。
李培林指出,城市化将继中国工业化之后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已经成为拉动中国发生巨大变迁的三架马车。
李培林称,中国在城乡关系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今年是连续第二年农民的收入增长超过城市的局面形成。此外,随着快速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由农民进城发展到打造都市一小时生活圈,新型城乡关系正在形成。中国农村已经结束百年来无社会保障的状态,2亿多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今后的发展动力可能更多的来自于城市化推动。”李培林如是说。
二是国内消费的推动。
李培林表示,在投资、出口和国内消费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当中,过去一直是投资和出口占有主要的优势,而国内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率,过去一直在持续下降,但是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国内消费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在持续增强。中国消费结构正在发生一个非常深刻的变化,过去主要是衣食住行类的消费,正在转向休闲、享受以及走向中产生活的消费类别增长快速上升。
李培林称,同时,为了推动居民消费,国家继续执行了“家电下乡”的政策,所以农村的消费也在快速增长。
李培林指出,我们在国内消费这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当然这方面做的非常不够,我们居民消费率在全世界相比还是非常低的,但是这方面通过社会消费改革,有巨大的潜力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是社会体制改革的推动。
李培林表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体制的改革,将是继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又一项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将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社会体制改革将如何进行,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民生体制保障方面的改革。二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改革。三是社会分配体制的改革。
李培林总结指出,城市化推动、国内消费的推动、社会体制改革的推动这三个方面,将成为未来一二十年中国改革和发展新的动力。而且,从社会变迁来看,我们仍然处于社会结构变动弹性很大的阶段,这和欧美以及其他发达国家情况来看,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变动弹性可以使我们吸纳由于经济增长造成的一些问题,在发展中化解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以当前比较普遍悲观的情绪,我们课题组还是有一些差别,我们既看到当前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总的来说,从一二十年长周期来看,我们仍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李培林如是说。(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