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道德的俗称或简称,指的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等。党政干部是国家和社会的组织管理者,官德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官德既是一种个人品德,也是一种社会道德。从学理上分析和研究官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以官德建设带动社会道德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官德体现社会道德整体水平
从地位和作用来看,官德既属于社会道德的范畴,又对社会道德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反映和体现社会道德的整体水平。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型社会,伦理思想深厚而广博,其中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最为深入和长远。从春秋时期直至近代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逐渐转化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民间礼俗的历史;儒家伦理道德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在国家控制力量中长期居于基础性地位。儒家伦理要求为官者加强道德修养,强调“为政以德”,“吾日三省吾身”,“公生明、廉生威”等,认为各级官员应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与道德追求,这样才能“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因此,从历史上看,为官者的道德意识、道德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的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是那个时代、那个地区整体道德得以维系的基础;一个朝代是否能实现社会稳定、民风向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官员的道德操守是否端正,能否做到清正廉明。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不但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今天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这与封建社会把官员看作人民的“父母官”、将人民视为“子民”的观念存在根本区别,但我们党也继承和发扬了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合理成分,强调官德对社会道德的示范意义,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与任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官德引领社会道德发展方向
社会道德体系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要素组成。官德作为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社会道德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古代,处于社会道德体系的中心位置并引导社会道德发展方向的是以“忠君爱国”、“修己安民”等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为表征的政治伦理。在我国当代社会,政治权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领导干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各级领导干部掌握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制定公共政策,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要求和期待,不但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能够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人民带好头、引好路。因此,官德作为规范权力行使的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有直接的导向性作用,能够引领社会道德发展方向;社会道德风气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和作风如何。我国古语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我们党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一贯注重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始终强调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并就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安排部署,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
领导干部应做践行社会道德规范的楷模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需要榜样的力量。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应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加强道德修养,做践行社会道德规范的楷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言简意赅,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为我们践行社会道德规范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深刻学习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八荣八耻”作为开展工作、行使权力的基本价值取向,以模范的言行推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组织管理者,应在道德修养和作风上确立比一般群众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努力践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计名利、无私奉献,不惜为党和人民事业牺牲个人的一切等先进道德理念。在这个问题上,应坚持要求广大党员做到的,领导干部率先做到;要求人民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率先做到。只有坚持一级带一级、领导带群众,才能促进官德建设不断加强,推动社会道德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