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国家级贫困县文物保护困局:盗掘猖獗保护无钱(2)

2011年12月21日 07: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盗掘者与保护者的赛跑

  在达玛沟,盗掘者与保护者时常进行竞赛。残酷的现实是,保护者常常处于被动。

  这些力量对比明显不均衡的比赛,常令策勒县文管所工作人员木塔力甫心力交瘁。策勒县文管所仅有4名工作人员,而他们需要保护的却是绵延100公里长、20公里宽的区域,面积相当于30万个国际标准足球场。

  文管所没有交通工具,巡逻时只能借用老乡的摩托车和毛驴车。一条惯常的巡逻路线是:骑摩托车从木塔力甫日夜守护的小佛寺博物馆出发,行进7公里沿达玛沟乡政府进入315国道,再顺着水渠在绿洲中一路向北行驶5公里,拐向西面的村庄,穿越周围都是民居的乡村土路,直到眼前出现一片土黄色的茫茫沙漠时,他才只走了三分之一的路。

  接下来便没有路了,只有大小不一、绵延不绝的沙丘,和在沙漠与绿洲结合处茁壮生长的芦苇和红柳,在冬季,到处都是一片枯黄。

  沙漠中,摩托车车轮总爱打滑,根本派不上用场,他得向附近村庄的老乡借毛驴车。然而,毛驴车不是总能借得到。

  2009年9月,木塔力甫在清晨得到消息,一处遗址点被盗。最近的村庄距离盗挖点直线距离18公里。

  这一天,木塔力甫就在借毛驴车时碰了“钉子”。3户农民正在忙农活:“现在是农忙季节,要收苞谷和棉花,不好意思!”一个穿着长裙的妇女腼腆地告诉他:“老公不在家,不能借给你!”

  无奈之下,木塔力甫决定走路去。

  踩在松软的沙地里,木塔力甫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心却砰砰跳得厉害。然而,当他步行6个小时到达后,现场“几乎已被夷为平地”,只留下无数深深浅浅的大坑和装载机的轮胎印。走上几步,再仔细看,灰黄的沙土表面,散落着各种陶器残片和被随意抛洒在地面上的壁画碎片。

  木塔力甫知道自己又来晚了。“单是把整个文化遗址点巡视一遍,就要15天的时间。”木塔力甫无奈地说,“看了这边,那边被盗挖了,看了那边,这边又被盗挖了。”

  对考古专家来说,这场竞赛同样残酷。

  今年6月,由巫新华带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考古队在达玛沟南部的胡杨墩遗址进行抢救性挖掘时,没想到先行一步的盗掘者已将遗址内的珍贵壁画洗劫一空。

  其实早在2006年,考古队就已发现了胡杨墩遗址,但由于条件不成熟,采用了回填的方法予以保护。

  2011年初,巫新华刚刚申请到这个遗址的考古发掘执照,做了修路搭桥等各种前期准备,5月份开始发掘,“挖开了才知道,全部被盗空了”。这结果令他大为恼火:“盗墓贼的动作太快了,也太猖狂了!”

  壁画的价值无法估量。策勒县政府曾在和田地区举办的玉石文化节上,公开展览该区域出土的一副千手观音壁画,有日本参观团意欲以1亿元人民币购买。

  人财物依旧是困扰国贫县文保的最大难题

  在这场策勒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文物盗掘案件中,前后共有200余名达玛沟乡农民接受调查,警方正在对其中34名犯罪嫌疑人提请逮捕。

  但木塔力甫明白,在茫茫沙漠中保护遗址的任务依然艰难。在他看来,“沙漠的脾气很大”。很多策勒人的记忆中都有刮“黑风”的经历。狂风骤起,霎时地暗天昏,临近沙漠的乡村,房屋常常一半被风沙掩埋。

  他最讨厌春天,如果县城刮3级风,沙漠腹地就会狂风大作,沙子打得人眼睛都睁不开。然而,即便是这种季节,他们依然要到遗址点巡逻,毛驴车不准进入遗址保护区,木塔力甫必须步行绕遗址点巡查一周,有时,狂风会将一些文物残片吹起,他就用随身携带的铁锨回填。

  遇到能见度不足一米的大风天气时,路都找不到了,木塔力甫就会和伙伴躲在大沙包下面,等待风小些,再继续巡逻。

  与此同时,盗掘分子的装备却越来越专业化,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沿线的热点遗址,海事卫星电话、越野车成为盗掘团伙的必备工具。

  巡逻工作的艰苦与低报酬,甚至让一个遗址守护员变成了盗掘参与者。

  阿姆(化名),黑瘦,话不多,达玛沟以北遗址群的文物看护员,他的家就在通往遗址群的必经之路上。他曾多次向木塔力甫抱怨每月100元的工资太低。几乎每次见到他,木塔力甫都会做思想工作:“政府正在增加文物保护投入,以后会越来越好的,你再坚持坚持!”

  然而,不断有盗掘分子找到阿姆:“挖到值钱的东西我们卖掉,收入平分!”

  金钱令这个原本忠于职守的看护员动摇了,有人去盗掘时,他常常会致电木塔力甫,假意询问当天是否会巡逻,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便指使盗掘者前往遗址点。

  策勒县文体局局长亚热·买提努尔说:“县文体局一年的工作经费仅5000元,文管所是文体局下属单位,根本无力支付看护人员的工资。”

  为加大保护力度,在策勒县委县政府支持下,今年4月,文管所招聘了8名专职巡逻人员,每人每月工资500元。可即便是如此低廉的工资,由于文体局资金窘迫,还是连续拖欠了近3个月。

  没钱、没人,贫困县多年来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虽然投入与遗址群的存量和珍贵程度相比,并不成比例。

  “在小佛寺遗址群开展抢救性保护前,是达玛沟乡的农民在遗址外围用‘土办法’保护,他们拿红柳枝和泥巴搭建起简易棚子,防止遗址被破坏。”达玛沟乡党委书记周锦平说。

  史燕听说了阿姆的事情,眼神黯然。“他是个很本分的农民,工作也很认真,有时候摩托车半路上坏了,徒步十几天从遗址里走出来也是有的。我们有干部去见他,问他,我们到底哪里对不起你,我们对你不好吗?他什么话也没有说。”

  只是,史燕也明白,文管所能够给看护员支付的薪水实在没有任何诱惑力,“他们到工地上打工,现在一天也能有80元到100多元的收入”。策勒县文体局正在努力申请,给他们改善福利,最新的消息是,为每个巡逻人员配备一辆摩托车、一套工作服。(记者 王雪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