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海洋权益上一贯强硬
【背景】本月12日,中韩渔业纠纷事件,一名韩国海警死亡。此事不仅在韩国成为焦点,同时也引起日本舆论的广泛关注。日本政府曾表示要与韩国“携手”应对中国渔船日益增多的“非法闯入”事件。据称,上周末刚访问日本的韩国总统李明博在与野田佳彦的会谈中,也谈到寻求建立两国海上合作机制,应对中国渔船的“非法作业”问题。
南方日报:怎么看待日本的行为?
黄大慧:日本的一系列行为,不能排除其试图通过炒作中国渔船事件,丑化中国形象,在处理东海问题上寻求主动权。韩国海警死亡一事出来后,日媒很快作出反应,呼吁日方政府从该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携手”韩国共同应对中国渔船“非法闯入”问题,这是非常不利于中日关系发展的。韩国是韩国,日本是日本,中国渔船跨海“非法捕捞”是双边问题,日本企图在多边框架下解决,只能把事情复杂化。
周永生:日本的对华政策呈现明显的“一手硬一手软”。在海洋权益问题上,日本保持一贯的强硬。
南方日报:日方对于船员会如何处理?
王建伟:按照以往处理方式,日本应该会罚款、放人,宣誓主权表一下姿态。
周永生:有可能采用政治解决手段,把船员都放回来。若是如此,则主要是为了在野田佳彦访华期间,向中方提出有利于日方的要求,并促成两国建立“热线电话”。
陈琪:以往主要是罚款,基本没有按照日本国内法处理。
黄大慧:日方会很谨慎。这里不是争议海域,应该会依据日本国内法律,按照一般渔业案件处理。而且野田佳彦即将访华,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气氛,所以这一渔船事件应该不会过度炒作。
日韩海上合作欲施压中国?
南方日报:多边解决中国渔船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
周永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从中日韩三方渔民力量对比来看,中国渔民是强势的。这就可能促使日韩政府为了各自渔民利益联合起来,向中国政府施压。
陈琪:我不是特别相信日韩能在这个问题上合作。日韩双方就有很多矛盾,怎么绕开?在处理国际渔业纠纷时,各国政府都要顾及国内民意。倘若各方不冷静,整个地区舆论环境就会趋向恶劣。
王建伟:日韩可能会有协调,但两国本身也存在渔业纠纷等利害问题,共同对付中国渔民不太现实。不过,日美韩有可能在油气资源、领土问题等方面联合起来对中国施压。
南方日报:中国怎么应对?
黄大慧:中方已经明确表态,这是一起普通渔业纠纷,希望日本方面保护中国渔民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而且中国政府也已经加强对渔民出海捕捞的规范管理,努力避免非法跨界捕捞事件的频繁发生。
周永生:中国一贯主张双边解决。倘若日本与韩国联合起来向中国提要求,那么我们应该努力在三方甚至多方谈判中把握平衡。事实上,以中韩为例,2008年之前双方并没有划定区域,中国渔民世世代代在那里捕鱼,后来突然一纸禁令不让捕鱼了,渔民靠什么生存呢?过去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大都“被动”接招,今后应该要发出更坚定的声音。要敢于应对多边谈判,对渔民在传统捕鱼区的作业进行合理的保护。
▶专家观点
海洋权益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第一因素
黄大慧认为,中日关系受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和海洋权益问题影响。钓鱼岛事件之后,海洋权益上升为影响中日关系因素的第一位,这可能是受到双方国力消长的影响。去年,中国GDP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民众的心理受到很大冲击,对中国的警惕和猜疑更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海洋权益将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不要低估海洋权益因素对中日关系的负面影响。
增进民间友好往来是中日关系发展基础
黄大慧表示,冷战结束以来,中日双方的好感度下降,日本对华更是如此。去年钓鱼岛撞船事件之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民调反映,87%的日本人不信赖中国人。而今年的数据显示,有85%的日本人不信赖中国人,61%的日本人“不待见”中日关系,虽然比起去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不容乐观。增进民间友好往来,是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的基础,在这个问题上,双方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