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转变加快了,几家欢乐几家愁。“莆田”舰信号兵们努力寻找自己坐标的经历说明——
寒冬时节,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在某海域展开编队攻防演练。
惊涛骇浪中,“敌方”突然实施强烈电磁干扰,舰上指控系统“趴了窝”,原本高速畅通的数据急流戛然而止,编队之间联系中断,陷入“迷魂阵”。
紧急时刻,“莆田”舰信号兵张建涛带着信号班战士,灵活调整电台频率,巧妙运用信息战法,穿越“电磁迷雾”的缝隙,作战数据再次准确地传递给友舰。随着一阵清脆的“嘀嗒嘀嘀嗒”,编队重新建立联络,打破电磁封锁,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关键时刻,信号兵立了一功。
“出海打仗,舰上是不是信号兵最‘牛’?”演练结束后,记者与官兵们攀谈起来。
“要说‘牛’,过去还真得说是信号兵。”“莆田”舰舰长陆强强告诉记者,以往演练,从下达第一条作战指令开始,敌情通报、数据传输都要通过信号兵这个枢纽,每逢重大演习,一个信号兵的战位上通常备有3部电台,保持两人在位。一次演练,就因为信号兵把坐标数据报错了1个数字,导致精心准备的打击扑了空。“很大程度上,信号兵的表现影响着演练成败,你说他牛不牛?”陆舰长说。
然而,记者把这话转述给张建涛,他却感慨:苦尽甘来。
去年的一次海上演练,“莆田”舰上指挥平台收到百里之外的舰艇发来的“敌”情,全舰迅速备战,一举将“敌”击溃。整个过程,信号班仅仅发送了不到10条报文。几个按键敲下,上级各项指令就通过信息系统直达指挥员。往日不可或缺的信号兵变得像个“看客”。张建涛回忆说,自己当时很郁闷。
在舰上督导训练的支队长黄新建说,军事训练转变让舰上很多战位的职能、地位都发生了变化,信号兵就是典型的例子。
面对转变应该怎么办?黄支队长介绍说,现在,许多信号兵在强化旗号、灯光通信等“传统手艺”的同时,积极学习报务、雷声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专业。这次演练,一专多能的信号兵再度大显身手。
不仅如此,随着亚丁湾护航、编队出访、联合军演等使命任务的新拓展,支队正在强化信号兵的国际通信技能训练。
信号兵的转变让黄支队长略有所思,他说:“训练转变加快了,几家欢乐几家愁。愁在哪?不知道以后舰上需要什么样的兵。我的回答是——需要懂得转变的兵!”(记者方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