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科院院士忧虑人类活动威胁湖泊健康

2011年12月23日 16:09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陈宜瑜院士忧虑人类活动威胁湖泊健康:

  “近50年中国消失的湖泊多达243个”

  他强调,“五大病症”和“外来”鱼种侵袭破坏生态平衡

  “近50年来,中国消失的湖泊多达243个,其中,江苏消失的湖泊有11个。”在首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九次江苏科技论坛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表示了对我国湖泊现状的担心。

  陈宜瑜指出,目前我国的湖泊面临五大问题:一是萎缩干涸,湖泊大量消失,这主要发生在内蒙古岱海和青藏高原等地;二是湖泊调蓄能力下降,加重了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表现最为明显;三是湖泊富营养化现象发生,除少数湖泊为中营养化外,长江中下游大多数湖泊均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四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生态退化,鱼类数量从上世纪60年代的100多种减少到现在的六七十种,洄游性鱼类几乎绝迹,水生植物变得单一;五是湖泊的咸化碱化造成资源价值丧失,西部湖泊湖水普遍咸化。

  “很多湖泊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而造成的。”陈宜瑜介绍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外来”鱼种侵袭会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破坏。

  陈宜瑜举例说,上世纪70年代以前,武汉东湖的沉水植被及水草生长丰度非常高,当时并没有发生富营养化。但从那以后,为加大农业生产力的开发力度而投放了大量草鱼,破坏了东湖的水草系统。同样在云南的泸沽湖,原来有4种鱼,但引进麦穗鱼后,这4种土著鱼类中的两种就灭绝了。

  在谈及威胁湖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富营养化问题时,陈宜瑜指出,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在科学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湖泊。

  “长江中下游80%的湖泊都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状态。”陈宜瑜解释说,湖泊里营养一直存在,过去主要分布在高等植物中,当营养物从高等植物转化成低等藻类,湖泊就出现大面积蓝藻暴发现象,蓝藻的暴发正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

  如今,人们主要通过挖泥、输水、控制营养输入等措施来治理湖泊环境。但陈宜瑜说,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看似解决了问题,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湖泊的环境。这是因为,湖泊底下的氮磷沉积了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人们无法通过挖泥的方式将其挖尽。相反,微生物则可以在两年、一年、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重新活化湖泊的底泥,使氮磷重新得到释放。

  陈宜瑜特别强调,对湖泊的治理需要科学的认识,在解决了点污染、面污染问题后,从流域整体角度对湖泊功能实施分类定位,强化湖泊生态功能区建设。恢复湖泊原有的健康生态系统,才是治理湖泊的唯一办法和根本途径。(储棕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