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水利建设为粮食生产“八连增”保驾护航

2011年12月26日 15:3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信息,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长4.5%,这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第八年实现增产。

  丰收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今年的粮食增产不仅建立在高起点、高基数的基础上,更克服了北方冬麦区冬春连旱、长江流域旱涝急转、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等灾害影响。各级水利部门齐心协力,奋力抗灾,引来涓涓清水滋润青青禾苗,为夺取粮食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次阶段性干旱考验粮食生产

  7月盛夏,正是晚稻灌浆的关键时期。地处大西南的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却因遭遇冬春夏三季连旱,15条河流断流,20个水库降至死水位无法放水。面对严重的旱情,贵定县组织了由1500名防汛抗旱工作人员、乡镇干部、民兵预备役等组成的128支抗旱突击队,全力打井找水、抽水浇田,力争把旱情损失降到最低。

  不仅是贵州,今年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先后遭遇三次严重旱情。去年10月至今年2月上旬,北方冬麦区大部累计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五至九成,重旱区长达3个多月无有效降水,河北、山东等8省合计有11151万亩麦田受旱,并有250万人、9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春夏之交,长江中下游5省发生了持续干旱,高峰期耕地受旱面积达到5695万亩;7月以来,西南大部发生严重伏秋旱,9月7日旱情高峰时,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广西等西南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合计5118万亩,有1264万人、616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旱情就是命令。在抗旱春管的关键时刻,国务院在50天内召开4次常务会议和两次全国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并先后出台了抗旱浇地直补、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补助、中央抗旱物资储备等一系列抗旱扶持政策和强农惠农措施;国家防总、水利部密切监视旱情发展变化情况,两次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多次召开抗旱会商会,编制了《国家防总水利部抗旱工作方案》,先后发出10多个通知,派出90多个工作组奔赴各地抗旱一线……

  来自国家防总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投入抗旱劳力6041万人,开动机电井422.6万眼、泵站10.3万处、机动抗旱设备1149万台(套),出动各类机动运水车辆499万辆。全年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20.84亿元、抗旱用电68.8亿度、用油43.7万吨,完成抗旱浇地面积3.22亿亩,抗旱挽回粮食损失4648万吨、挽回经济作物损失350亿元。

  水利工程发挥兴利减灾作用

  5月7日,三峡水库紧急启动抗旱应急调度,滔滔江水以7000立方米每秒的速度向下奔腾。受三峡水库持续补水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各站水位较最低水位最大抬升3.23至5.09米,为下游地区人民抗旱浇地提供了水源保障。

  有收无收在于水,有无水利两重天。今年抗旱期间,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旱情,国家防总、水利部加强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的科学调度,适时加大下泄流量,三峡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215亿立方米,有效抬升了下游江湖水位。黄河防总及时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保障黄河下游沿黄地区抗旱水源,河南、山东两省沿黄灌区春灌期间累计引水超过25亿立方米。旱区各地强化抗旱水源调度,通过水库放水、涵闸引水、泵站提水、渠道输水等综合措施以及河湖联调、湖库联调、库闸联调等调度手段,多引、多提、多拦、多蓄,全力保障抗旱用水。

  在抗击干旱的关键时刻,骨干水利工程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与此同时,分散在农村各处的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中小型水利设施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地处长江沿岸的湖北省监利县周老镇鲁桥村往年以防涝为主,今年春夏之交却遭遇了60年不遇的大旱,“播不了种,育不了秧”。村支部副书记段德圣指着稻田旁的一段沟渠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在抗旱期间修了这条2000多米长的沟渠,打了三口80多米深的机井,解了全村人的燃眉之急。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洋坪镇双路村,地处山区平原相连、丘陵岗地交错的区域。近几年,通过“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建成旱能灌、涝能排、配套齐全的农田末级渠系。得益于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对今年的严重旱情,当地的农民却没有感觉到明显的灾情。

  天不帮忙人努力,大灾之年不见灾。来自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尽管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干旱的考验,我国全年夏粮、早稻、秋粮三季粮食季季增产,并且31个省份中有29个实现不同程度增产。

  农田水利建设谋划再上新台阶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小任果业公司生产基地,田间地头铺满了一根根拇指粗的滴灌水管。公司董事长任爱民介绍,基地的滴灌设施运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控制滴灌流量和速度,不仅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更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

  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目前,全国仍有一半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现有灌区普遍存在老化失修、配套差、标准低、效益衰减等问题,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低,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十分突出,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总灌溉面积的43.5%。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夯实农业基础、夺取粮食丰收的根本举措。水利部部长陈雷介绍,今年以来各地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组织发动,全国农田水利建设高潮迭起。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2163亿元、投工投劳34.1亿个工日、土石方84.4亿立方米,分别较上年增加43.8%、12.7%、10.7%,不仅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更创近年来新高。

  11月2日,水利部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吹响了新一轮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号角。据了解,今年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一是总投资较上年增加10%以上,超过2400亿元;二是农民投工投劳较上年增加5%以上,超过35.8亿个;三是完成土石方量较上年增加15%以上,超过97亿立方米;四是新增旱涝保收面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新增除涝面积、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新增农村安全供水受益人口等主要效益指标明显好于上年。

  可以预见,随着一项项工程的逐步实施,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将迈上新台阶,为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林晖 于文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