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外交部就日本首相访华、叙利亚爆炸等答问(实录)

2011年12月26日 17: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外交部就日本首相访华、叙利亚爆炸等答问(实录)
2011年12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2月26日电 26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就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叙利亚首都两起爆炸事件等答记者问。

  以下是外交部网站公布的答问实录:

  问: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行程已结束。此访双方达成了哪些共识?中方如何评价此访所取得的成果?

  答: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已顺利结束对中国的正式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分别会见野田首相,温家宝总理与野田首相举行会谈,双方就中日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

  中方领导人表示,在中日即将迎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双方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定的各项原则和双方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坚持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方领导人表示,双方要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进政治互信;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尤其是绿色经济、节能环保、金融和高新科技领域的合作;以纪念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契机,办好“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活动,加强文化、教育、媒体、青少年交流;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加快推进中日韩合作和东亚区域合作,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中的挑战。

  野田首相表示,中国的发展对于日本和世界都是机遇。邦交正常化40年来,日中关系实现飞跃性发展。双方贸易额及人员交往大幅增长,两国政府本着日中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努力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2008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双方就深化两国战略互惠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双方要以明年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契机,加强政治互信和高层交往,促进两国国民交流,提升两国经济互惠关系,加强经贸、环境、金融、旅游等领域合作,促进亚太地区和平与繁荣,不断深化日中战略互惠关系。

  关于朝鲜半岛问题,双方认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双方应与有关各方一道,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实现半岛和东北亚长治久安而共同努力。

  访问期间,双方还签署了关于节能环保、青少年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文件。

  问:据报道,叙利亚首都日前发生两起爆炸事件,造成多人伤亡。由50余人组成的阿盟观察团已抵叙。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上述爆炸袭击事件予以强烈谴责,希望能尽快查明真相。这一事件再次表明通过和平对话尽快化解叙危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方希望阿盟与叙利亚方面加强协调,就切实执行观察团议定书、全面停止暴力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在阿盟框架内化解叙危机创造条件。

  问:戴秉国国务委员近日访问了巴基斯坦,与巴政府和军方领导人进行了会晤。中方能否介绍会晤情况?

  答:胡锦涛主席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于12月23日至24日访问巴基斯坦,出席中巴建交60周年和“中巴友好年”闭幕仪式并发表讲话。戴秉国国务委员分别会见了扎尔达里总统、吉拉尼总理和希娜外长。双方回顾了中巴建交60年来的发展经验,商讨两国关系未来发展,就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戴秉国国务委员还会见了巴基斯坦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韦恩和陆军参谋长基亚尼。

  戴秉国国务委员表示,中方视巴基斯坦为真诚可靠的朋友和战略合作伙伴。中方将继续致力于发展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这一既定政策不会动摇。中方坚定支持巴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独立和领土完整;支持巴方维护国家稳定,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相信巴方有智慧、有能力妥善处理好同有关国家的关系,维护好自己的利益。

  巴方领导人表示,60年来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根植于巴中两国人民心中的友谊历久弥坚。中国是巴全天候朋友,多年来为巴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援助,巴政府和人民铭记在心。对华友好是巴对外战略的基石,巴愿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所有问题上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中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推进两国传统友谊,深化互利务实合作,加强在国际地区问题上的协调配合,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