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引发广泛关注,12月20日,河南三门峡灵宝市函谷关镇白家寨的村委会主任白彦民,为村民修路跑到郑州市街头跪地乞讨,要借3万元,并当场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保证:“为百姓修路借钱,永不贪污。”
村委会主任的精神令人感动,可是这种“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做法,我绝不赞同。而这件事却又叫人五味杂陈,一腔热血而不辞筋骨之劳,并有独断专行、失信于人这些情况叠加在一起,透出的不仅是悲凉与无奈,也反映出很多社会问题。
当国家经济迅猛发展,财政收入不断猛增,城市建设与美化程度让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但有些乡村的景象却是几十年间仍在原地踏步——连个水泥路、柏油路都没有,拿什么代表发展?发展不均衡的背后,是国家财力这块蛋糕的分配问题,如果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和宽敞道路,乃至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标志性建筑”更能体现政绩和面子,财力对乡村道路的倾斜肯定没有力度;如果“亚洲第一”、“世界最高”之类的攀比、竞赛几近如火如荼,乡村道路没人重视也就不能说不合理了。2004年国家就提出了“村村通工程”,且有考核验收。估计,考核验收不是很有力度,起码是不涉官帽的,所以一些地区基层官员的积极性并不高,更没有危机感,否则也就不会有村官跪讨修路钱的故事,也不会有我们在央视“走基层”节目中看到的行路难,甚至无路可走的一幕幕了。笔者去乡下访亲,看到原来的乡村土路散乱地铺上了一层石子、炉灰渣等,我那当村支书的亲戚告诉我:这就是“村村通”公路。
“为什么不申请国家资金?”这话是最勾人心酸的,国家资金要是好申请,谁愿意去城里下跪乞讨呢?村委会主任说,村穷,干部也穷。如果没有关系,可能三五年也申请不下来。而“跑部钱进”又是地球人皆知的规则,一些挂职下派的年轻干部,履历上赫然记载着改变乡村面貌的政绩,而挂职干部之所以能“改变面貌”,多是与其“跑”的能量有关。干部给乡村跑资金和项目功德无量,然而不是每个贫困的村子都有干部给跑,那么没有关系也没人给跑的地方,要么是别奢望有水泥路、柏油路,要么就得走旁门左道,比如白家寨村委会主任的跪讨。
村委会主任跪讨修路钱,我相信这是村干部表演的行为艺术:一是在告诉人们,乡下人求一条路之难!二是希望通过这种办法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以获求一些国家资金。“村穷,干部也穷,没有关系”,不这样还能有啥法子?村官的行为艺术让人心酸,更有一些无奈。(马涤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