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型特战力量:由战场“尖刀”转向体系“铁拳”

2011年12月29日 09:16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有人形象地说:21世纪的信息化战场是班长的战场。阿富汗战争,美军最先派去的是“三角洲”和“绿色贝雷帽”等特种小分队。伊拉克战争中,在许多战斗中唱主角的大都是连、排,甚至班一级的特种小分队。随着信息化条件下特种作战的需求和特种作战装备的发展变化,特种作战力量将改变从属地位,由以往的战场“尖刀”转变为体系“铁拳”,成为联合作战的重要力量。

  在更广阔的战场上达成常规部队难以实现的作战目的。信息化条件下,“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等作战样式,改变了特种作战仅仅靠深入敌后战场,以“查、打、袭、扰”手段配合正面战场的从属地位。特种作战力量开始扮演主要角色。特别是装备朝着超视距、高精度方向发展,全方位实时监控战场能力不断提高,使编制小巧、功能强大、反应迅速的特种作战力量,有能力在更广阔的战场上完成“数量规模型”的正规部队难以达成的作战目的。特种作战作为一种既能解决争端问题,又不至于导致大规模战争的特殊斗争方式,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特种作战力量的编成结构更加多样。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空间的拓展,装备的更新,作战任务的增多,要求特种作战力量必须着眼信息化战场的复杂环境,构建多元力量结构,力争保持对敌的“非对称”优势。在军种构成上,不再局限于主要集中在陆军,海、空军特种作战力量也将极大发展。在级别层次上,将有战略级特种作战力量、战役级特种作战力量,甚至还有战术级特种作战力量;在组成结构上,将由多种作战要素构成,形成一支集中各军兵种优势,包括特种侦察、特种破袭、特种心理战、特种信息战等专业力量的特殊作战力量,形成相对独立和稳定结构,具备相应的复合功能。在人员编组上,将根据作战任务,“基于效果”构建作战力量,选择作战方式。常常依据任务差异编组不同的作战小组,每个小组中还可能编有化学专家、爆破能手、气象专家等,从而适应不同性质和层次的任务需要。

  特种作战力量的战法运用更加灵活。特种作战力量在联合特种作战理论指导下,借助先进的装备和过硬的素质,不断发展和创新战法手段,力量运用异常灵活。通过控制和破坏敌“信息流”来摧毁对方意志和控制对手成为首要选择。特种作战力量根据自身特长和信息系统的弱点,既可以对信息流进行“硬”杀伤,也可以大力开展网络侦察袭扰战、信息节点损网战、网络“黑客”瘫痪战等,进行“软”摧毁。打击方式将由“直接打击”向“引导打击”转变。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特种作战力量不仅可凭自身的远程精确火力展开“非接触”攻击,而且可随时召唤上级的各种火力,对敌实施有效的远程打击。特种作战人员不必深入敌后极端险恶复杂的情况下冒着巨大的风险,近距离攻击预定目标。各种非正规战法层出不穷。比如,毁敌系统的瘫痪战,击敌要害的引导战,搜捕残敌的搜剿战,斩敌首脑的掏心战,以慑助打的心理战,营救己方人员的救援战,声东击西的欺骗战等等。在运用这些战法时,秘密劫持、搜剿暗杀、金钱收买等行动公开进行;传统情报战增添了新的手段,如网络战、谍报战等;心战瓦解、策反安民、军事协调等行动力度加大。

  特种作战力量的装备性能不断提高。特种作战力量逐步摆脱对常规武器的依赖,走出特种武器专门化的道路。外军特种作战力量在更多地采用陆、海、空三军通用的轻便、灵活、性能更好的装备的同时,还在积极研制新概念武器,即那些可能改变传统的特种作战方式的非致命性武器。包括激光、微波、声波、电磁脉冲、化学复合物和电脑病毒,以及智能机器人等。单兵开始配备激光瞄准镜、消焰器、弹着点观测仪等装备,单位大量配备性能优越的飞机、战车和水上(下)作战平台,机动作战能力更强。

  特种作战力量的作战行动更趋联合。随着联合作战理论的不断发展和特种部队装备的不断更新,特种作战行动逐渐由单打独斗式转向与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特种作战行动完全融入了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体系,真正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首先,与海空军特种作战力量高度联合。特种部队召唤空中火力压制、远程精确火力打击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援。有专家评论说:阿富汗空战靠的是灵巧炸弹和地面部队以及美国特种部队的地面引导。其次,各特种作战分队随机协同。伊拉克战争中,在执行暗杀和搜剿任务时,美军三角洲特种部队与中央情报局的准军事部队相互配合行动,组成了数支机动性较高的作战小组。各作战小组之间通过情报与信息系统,及时联络,共享情报资源,开战不久就抓获了多名“扑克牌通缉犯”。(滕先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金志】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