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4日电 据环境保护部网站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压力还在加大。 全文如下: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在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新阶段,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的情况下,也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总结“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分析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环保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时期,国家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国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经全国人大批准,组建了环境保护部,为更好地发挥环保在服务民生、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功能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环保的法律支撑更加有力。出台了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税等经济政策,以及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生态补偿等举措,市场机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更加显现。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二是环境保护投入和能力建设力度明显加大。 “十一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环保的财政资金支持,带动全社会环保投入2.1万亿元,有力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中央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完成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县区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初步建成了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过去环保系统一些基层单位“废气靠闻、污水靠看、噪声靠听”,现在已经有了很大改观。环境执法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开展了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加强了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为做好环保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
三是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大力推动环境保护的“三个转变”(见附注),促进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工作逐步加强。在结构调整中,严把节能环保关,采取综合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全国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占总容量的比重由47%提高到71%,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高炉比重由21%增加到52%。严格项目环评,实行必要的区域限批,国家层面拒批的“两高一资”建设项目总投资达3万多亿元。加强重点行业环保核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贡献。
四是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持续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控,着力解决突出污染问题,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解决了2.15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支持6600多个村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五年中,主要污染物减排预定任务超额完成,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77%,火电脱硫比例从14%提高到86%,七大水系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提高幅度超过14个百分点,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期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总之,“十一五”时期是全社会环保意识明显提升的五年,是投入和整治力度最大的五年,是环保领域不断拓展的五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包括在座各位的辛劳和智慧。刚才,大会表彰了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多年来辛勤工作的环保工作者,以及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慰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矛盾和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压力还在加大。当前,一些地区污染排放严重超过环境容量,突发环境事件高发。今年以来,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只有1.6%,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反而上升7.2%。总的来看,环境保护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继续破解难题,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实现更大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情况都表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转型的要求日益迫切,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保护环境是关系当前与长远、国计与民生、和谐与稳定的大事,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资源与环境已经成为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目前,我国石油消费量已超过4亿吨,其中2亿多吨依靠进口。预计今年煤炭消费量可能达到35亿吨,大致相当于其他国家煤炭消耗的总和;煤炭是我国的优势能源资源,但从前年开始已经呈现净进口的局面。当前成品油、煤炭等市场趋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应的难度。再按照这种拼资源、拼消耗的模式发展下去,资源就难以支撑,经济难以持续。资源消耗大的结果是环境污染,环境问题的背后是资源的过度消耗。现在一些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严重退化,需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才有可能恢复。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成为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推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强环境保护,既是转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转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对资源环境来讲,可以破解瓶颈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结构调整来讲,有利于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再造新优势;对发展空间来讲,能够扩大市场需求,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总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否见到实效,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是发展的资源代价是否降低、环境质量是否改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生态环保力度有多大,一个明显的标志是节能环保产业是否发展壮大起来。
第二,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环境作为发展的基本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先进、可持久的生产力,是一种稀缺资源。自然环境好就意味着投资创业环境有更大优势,有利于聚集优秀人才,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发展现代产业特别是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态文明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弯路,付出了沉痛代价。正如国外学者所指出的,“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迟执行的灾难”;不保护环境,经济就会陷入“增长的极限”;通过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经济则会有“无限的增长”。加强生态环保不是放弃对发展的追求,而是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我们既要走工业化道路,又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基,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
第三,加强环境保护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5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阶段,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更多期盼和要求。身体健康是事业的本钱,是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基础。对群众来说,没有健康,生活水平和质量就无从谈起。对国家来说,没有健康,人力资源的优势就难以发挥。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载体是环境,环境状况与人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优良的环境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普遍追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回应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切实抓好环境保护。还要看到,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而现在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还不少,农村仍有80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一些大城市灰霾天数接近全年的30%-50%,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生态环境。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环境质量,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
第四,加强环境保护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必然要求。环境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体,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经济、技术、军事等领域延伸到环境领域。在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一些西方国家对进口产品提出了“碳关税”、“碳足迹”的要求,绿色壁垒逐渐成为维护本国利益的手段。欧盟准备在明年对境内经停航班征收碳排放费,澳大利亚今年也通过了对碳排放征税的法案,就是例证。这种趋势可能还会发展和蔓延。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如果我们不加强应对和适应,不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对外贸易就可能受阻,国际发展空间就可能受到挤压。现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性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博弈的新焦点。我国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已居世界前列,发达国家要求我减排的压力不断加大。我们应当抓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契机,变挑战为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在世界科技和产业调整变革中,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平台,这本质上也是发展空间的争夺。从增强综合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承担国际责任考虑,都需要我们切实做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作。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都对今后的环保工作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并明确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环境保护是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的汇聚点。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稳增长转方式的重要抓手,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环境保护的各领域各环节,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的多赢,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