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5日电 题:李克强发出“环保强音” 凸显转型决心
中新社记者 符永康
中国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闭幕两周之后,官方4日公开了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该会上的讲话全文。其中,李克强历数中国面临的能源压力、污染危机及减排压力,强调忧患意识并再次表达出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
这一“环保强音”被认为有着复杂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明显下降,不少人担心官方因“保增长”而放松环境保护。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马小军指出:“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就已经出现过大幅扩张产能、重复建设的情况。”
马小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其实并不矛盾,关键是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不再延续传统工业化的老路。“高层在这个时候作出明确表态,可以说是向外界传递了对于经济转型的决心。”
分析人士认为,李克强此次讲话并非泛泛而谈,他以一组数据说明了中国环保面临的严峻局面,并将环境治理上升到“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
——目前中国石油消费量已超过4亿吨,其中2亿多吨依靠进口;预计今年煤炭消费量可达到35亿吨,大致相当于其他国家煤炭消耗的总和。
——2011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6%,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反而上升7.2%。
——农村仍有80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一些大城市灰霾天数接近全年的30%至50%,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
李克强说:“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生态环境。”在公开报道中,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将环境列为实现战略目标的一项“最重要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还回应了备受争议的空气指标问题,提出增加PM2.5等监测指标,并要求“抓紧修订和发布”相关标准。近期,一些地方因迟迟不公布PM2.5数值而广受舆论质疑,甚至引出了官方环保措施“雷声大、雨点小”等话题。
马小军教授说:“监测PM2.5在技术上不是问题,在财政上也应该不是问题,问题是一旦增加细颗粒物指标,官方的数据恐怕会变得很难看,决定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
还有一个细节透露出官方在执政意识上的变化。在官方公布的李克强讲话中,悄然出现了一项名词注释,指出“三个转变”的意思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等,这种解释在以往官式讲话中尚不多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