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时,一声紧急集合哨打破了大山的宁静。记者冲向车场,却发现成都军区某师侦察兵们两手空空。“啥装备都不带怎么侦察?”记者一头雾水。
“登车出发!”车场上马达轰鸣,4台长相奇特的装甲车依次驶出。侦察兵重在隐蔽渗透,这样4台“庞然大物”会不会暴露目标?再看车内这群侦察兵,个个文静秀气,没有往日战场上那些满脸油彩的杀气,他们能否完成任务?记者心中堆满了问号。
警侦连连长杜杰指挥另外3台车分别向左、中、右3个方向继续前进,记者所乘的这台车却停在原地,支起天线,盖上伪装网,隐于树丛之中。“蹲在后面咋侦察?”记者问。杜连长笑道:“等着瞧吧!”
不一会儿,50余张前沿阵地照片从右路侦察车传回。记者根据显示屏上的电子地图粗略估算,目标地域距此地尚有百余公里,禁不住惊讶地问道:“咋这么快就能拍到‘敌军’?”
“是车载无人机发回的信息。”列兵罗聪指着屏幕说。记者看到,罗聪将无人机拍摄的照片与之前的地貌照片进行比对,立即发现可疑点。“3号高地西北侧发现‘敌’坦克10辆,4号高地附近有炮兵阵地……”片刻工夫,罗聪就用车载计算机生成了一份涵盖目标性质、坐标、数量等信息的报告,迅速传回上级指挥所。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一会儿,中路侦察车也传回了视频信息。它在“敌”阵地反斜面升起10余米高的支臂,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敌”阵地。指挥所、通信车、雷达……镜头里,目标清晰可见。
9时许,密林深处泛起一层薄雾,“千里眼”失去了效力,“顺风耳”却有了发威机会。下士谢昌盛通过车载雷达系统仔细侦听前方传回的音频信息,杜连长低声告诉记者:“谢昌盛能根据不同装备的噪声特点,在微弱的声音信号中分辨出目标性质。”静悄悄的侦察车里,嗞嗞的电流声轻响。谢昌盛一边侦听,一边向计算机输入结果,“敌”方信息源源不断录入侦察报告。
晌午,侦察任务告一段落,记者同车上几名官兵唠起了嗑。“以前徒步行军,1人顶多侦察1个方向,信息不能及时传回,有了火烧眉毛的情报也只能干着急。”班长田有波说:“现在,坐在车里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下午14时,主攻方向激战打响。侦察车内荧屏闪烁,键盘声声。记者不禁感慨:昔日“铁脚板侦察兵”淡出历史,今日“信息化侦察兵”登上舞台!(孙超 冯巳洋 王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