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视线·关注公款吃喝
中国人在酒文化中浸淫已久。五千年的酒文化延绵至今,伴随经济的大发展而异常繁荣。特别是在公款消费的助推下,官场上的饮酒之风可谓登峰造极,以至享誉华夏的茅台酒已经事实上跻身奢侈品行列。“酒兴”如此这般地畸长,并未使酒之文化气味愈来愈浓,反而使之与“文化”二字渐行渐远,与歪风邪气越走越近。如今在喝酒已成“重要工作”的某些官场,充斥其间的,是浓浓的腐败之味、乖戾之气、愚昧之态、谄谀之风。有民谣为证:
“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
“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
“穷也罢富也罢,喝罢!兴也罢衰也罢,醉罢!”
“领导干部不喝酒,一个朋友也没有;中层干部不喝酒,一点信息也没有;基层干部不喝酒,一点希望也没有;纪检干部不喝酒,一点线索也没有。”
酒喝到这份儿上,还有何文化可言?!
当下官场,不仅几乎是无酒不成席,而且是无好酒不成席。因为是公款吃喝、公款招待,用不着掏个人腰包,所以,酒要档次高,才能显示规格高;酒要喝好甚至直到把人喝倒,才能显示热情。酒不仅被用来勾兑感情,还被用来勾兑业绩、利益、权力甚至情色。有这样一种“理论”:只要没把公款装进个人腰包,吃了喝了算不了什么,有不少人对于在官场多年“吃了个肚儿圆”颇为坦然。
酒本是一种以粮食、水果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或勾兑而成的神奇之物。自古以来,人们用“琼浆玉液”、“陈年佳酿”来赞美酒的品质。酒文化被视为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有人这样描述酒的文化之美:“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红酥手,黄滕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祝酒歌》的豪放,《酒神曲》的粗犷……酒有酒义,亦有酒谋。酒谋乃“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把酒作为一种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在酒风日盛且越来越被庸俗化、低俗化的今天,酒这种醇香清澈之物已被腐败的官场文化“发酵、蒸馏、勾兑”得面目全非:有人设高档酒宴取悦上级,有人以酒送礼谋取私利,有人用劝酒灌酒罚酒作为一种乐趣,有人把命令下属喝酒视为一种权威,有人因嗜酒醉酒而忘乎所以、不理政事、贻误工作、丑态百出,有人不想喝酒陪酒却欲罢不能、痛苦不堪,有人因终日陪酒而伤身害体、家庭不和甚至“以身殉职”,每年因公款吃喝而糟蹋的食物、浪费的钱财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从“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到“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中国酒文化特别是腐败官场的“酒文化”已经堕落到什么地步,是该清醒地思考一下了。酒可怡情,亦可丧志,还可亡国,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赵蓓蓓)
读者聚焦·关注公款吃喝
酒是公家的命是自己的
朋友小张原本是一名很优秀的高中英语教师,2009年被招聘为副乡长。从此生活轨迹发生改变,接待应酬成为每天必须的工作。由于饮酒过度,他时常感到身体不舒服。2011年国庆节后去医院检查得知,肠胃出了问题需要手术治疗。
住院期间,我曾多次看望。一次,他拉着我的手悔恨交加地说:“没想到副乡长就是个酒囊饭袋,陪吃陪喝比工作还累。政府部门官大一级压死人,为了保证主要领导不喝醉,酒桌上要硬着头皮抢着喝,替了书记替乡长,酒一个劲儿地往肚子里灌,宴席结束还要送人。一天下来筋疲力尽,肚子里除了酒精没有别的,实在受不了。”朋友的爱人抹着眼泪说:“等病好了,干脆回学校安安稳稳当老师比啥都强。”看着朋友虚弱的身体,我随声附和地说:“以后要少喝酒,保重身体最重要,毕竟酒是公家的,命是自己的。”(山东淄博市 边增进)
考核验收变靠“喝”验收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许多有“名头”的“考核验收团”竞相到“一线”潇洒走一回:“年终考核”、“年度考核”、“目标考核”、“政绩考核”多如牛毛,“达标验收”、“工程验收”、“项目验收”、“评比验收”泛滥成灾。
“考核验收团”来时兴师动众,小题大做,而考核验收时却往往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仅满足于看看材料,听听汇报。被考核验收的单位或个人,为了能争取到所谓的“考核名次”、“先进称号”、“年终奖项”,则如“接天神”一样曲意恭维,百般讨好。功夫在事外,盛情接待靠“喝”验收才是实招儿。
名酒款待,小心伺候,千方百计讨取“婆婆们”的欢心,生怕哪一点照顾不周得罪了手中攥着“生杀大权”的“考核验收团”。考核验收队伍则“上午基层走一走,中午饭店撮顿酒,下午醉醺醺地走”。一些“考核验收团”不看基层的工作力度,只看基层的接待态度;不管基层的工作好坏,只管基层的盛情招待;不顾考核验收的原则标准,只顾基层招待的各项标准;不在乎考核验收的实效,只在乎基层送给的红包……“考核”似乎变成了比吃比喝、大吃大喝、贪图享受的考“喝”,“验收”则变成了摆筵设宴喝好酒、推杯换盏干美酒、暗中交易忙敬酒的“宴”收。
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几个部门的考核验收才能“过关”,你方唱罢我登场。基层单位有时一天要接待五六批各路“神仙”,迎来送往,陪吃陪喝,疲于应酬,折腾得晕头转向,苦不堪言。(山东济南市 马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