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胜利完成 青川县城基本建成
更宜居
老百姓喝上了更清洁的水,用上了更便宜的电,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
更现代
新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是震前面积的2.3倍
更安全
设置了“2纵4横”应急疏散通道,每条通道都超过12米宽,另外设置了4大应急安全避难场所
数说重建
民生建设540多万户
成功解决了540多万户、1200多万人的住房修建问题。3001所学校完工2989所,1362个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完工1359个。
基础设施 4847公里
4847公里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公路完工95.6%;29028公里农村公路重建全部完工,成都至都江堰高速铁路建成运营,1222座震损水库、810公里震损堤防除险加固全部完工,1067个电网和电源重建项目完工96.9%,37个水厂重建全部完工。
产业恢复 2440户
2440户规模以上震损工业企业恢复生产,4989个生产力布局与产业调整项目完成99.97%。新建5个省级开发区和24个对口援建产业集中发展区。
防灾生态 217.8万亩
2334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全部完工。完成217.8万亩灾毁土地整理复垦。恢复大熊猫栖息地148.7万亩。448.9万亩林草植被全部恢复。
“青川县城框架已基本形成。”昨日上午,省长蒋巨峰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了青川的城镇重建。作为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之一、我省38个需要重建城镇中最晚批复的县城,基本建成后的青川究竟是什么样子?
“重建后的青川,今非昔比,已变身为一座现代的山水田园小县城。”昨日下午,省人大代表、广元市长马华详细披露了青川县城的建设规划情况。他感慨地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如今的青川,可以说是一步跨越20年!”
2.1平方公里
重建县城长大2.3倍
旧县城与新县城,差别究竟在哪里?
“更安全、更生态、更宜居、更现代。”马华介绍,基本建成后的青川,功能全面配套,实现了“办公集约化、住房小区化、管理社会化、环境生态化”,一座现代山水田园小县城已经初具雏形。
“对于青川的老百姓来讲,县城更大了,更漂亮了,也是最直接的感受。”马华说,按照科学规划、科学重建的要求,青川县城将拆除拆迁96.8万平方米,占震前建筑面积的85.2%。目前已拆除92.31万平方米,占拆迁任务的95.4%。新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1平方公里,是震前面积的2.3倍。
跨越20年
县城家家通水电气
刚刚形成基本框架的青川县城,究竟将在哪些方面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马华的回答也非常坚定:“伴随着新县城的建成,老百姓喝上了更清洁的水、用上了更便宜的电,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更加方便、现代、舒适。”
“通过灾后重建,县城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总体建设水平提前了20年。”马华透露,通过3年灾后恢复重建,青川启动建设了267公里国省干道和2000公里的通乡通村公路,全县交通骨架基本形成;47条堤防工程全面竣工;全县20多万群众安全饮水得到较好保障;城网、农网改造全面完成,城乡居民用电全部实现同网同价;县城及4个乡镇居民用上天然气;整个青川受灾群众的就业情况也得到了保障,消除了“零就业”家庭,老百姓重信用、积极还贷款的感人事件,还引来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报道。
12米宽
应急通道“2纵4横”
作为地震极重灾区,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的青川县城的安全如何保障?
对于这个问题,马华的回答也很干脆:“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就是我们最重视的事,无论是在规划设计,还是建设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加安全,都是青川县城的头等大事。”
“青川县城总体规划在我省38个需重建城镇中是最晚批复的一个,比最早的晚动工9个月。”马华透露,汶川地震的灾害特点主要是地质性破坏,山体垮塌、岩层疏松、破裂、变形移位等,龙门山三条断裂带穿过青川县境内,还有滑坡体等地质隐患,所以在规划、建设新城时特别注重对城市安全避难带的建设。
“目前,我们已在青川县城内建设了多个应急疏散通道、多个安全避难场所。”马华介绍,围绕断裂带,新县城特别设置了“2纵4横”应急疏散通道,每条通道都超过12米宽。另外,整个城市还特别将生态绿化、景观打造与安全避难场所相结合,共设置了4大绿化、生态广场,作为广大市民的应急安全避难场所。(记者 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