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启用无人机(图)
中新网1月10日电 据海洋局网站消息,8日,海域监管无人机在江苏连云港成功首航,标志着无人机正式应用到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中。
首航仪式上共进行了监控型和测绘型2种型号共2个架次的无人机飞行,航拍区域21平方公里。飞行过程中,海域现场数据传输稳定,所有数据均通过指挥传输系统直接传送到连云港海域动态监管平台上进行对比分析,实现了海域三维可视化监管。
随着近年来沿海开发力度加大,江苏省沿海地区用海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连云港地区围填海活动频繁,现有的海域动态监管手段已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2011年,国家海洋局在江苏省开展无人机遥感监视监测试点,并在连云港地区建设海域三维立体监管平台。试点由江苏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与连云港市海域使用保护动态管理中心共同实施,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提供技术指导。
目前,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的主要手段是卫星遥感监测、航空遥感监测和现场监视监测以及远程视频监控。但是,现有的技术手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海域动态监视监测工作需要,特别是对重点海域和重点项目进行多频次、高精度监视监测的需要。卫星遥感监测受制于天气和拍摄周期等因素,在一些区域常年也无法获取一次质量较高的影像;航空遥感监测由于飞行任务安排和影像处理周期等问题,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延时性;地面监视监测存在野外工作量大、人力成本高等问题;远程视频监控则存在拍摄范围较小、视频精度不高、机动性不强、无法准确定位等问题。
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遥感监测平台,飞行操作智能化程度高,可按预定航线自主飞行、摄像,实时提供遥感监测数据和低空视频监控,具有机动性强、便捷、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开展海域无人机遥感监视监测试点,对于在海洋领域探索应用和全面推广无人机遥感监视监测技术,实现与现有海域监视监测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增强对重点海域和重点项目的动态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海域综合管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下一步将购置无人飞行器以及搭载的遥感监视监测数据采集、接收和处理等软硬件设备,通过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手段的集成应用,构建三维可视化海域动态监管平台;探索无人机操作、影像快速获取、数据快速处理、信息加工集成、变化信息自动提取等技术方法和技术指标,研究建立海域无人机监视监测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建立一支业务熟练的无人机遥感监视监测技术团队,形成安全可靠的无人机操作和遥感监测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探索对重点海域和重大项目的监测内容、监测频率、监测精度,研究无人机监视监测成果在海域管理与执法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健全海域管理、海监执法与动态监测三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