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分析称各地公布PM2.5数据是对民意的积极回应

2012年01月16日 14: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月16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车海刚的署名文章指出,国家及各地环保部门加快推进PM2.5监测和发布工作,是对民间呼声的积极、正面回应。官民之间由博弈到妥协、再到合作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更多公共决策的参考样本。

  北京市环保局1月5日表示,将在春节前实时发布包括PM10在内三项常规污染物的每小时浓度,并同时发布PM2.5的研究性监测数据。1月6日,北京市环保局公布了过去十年北京PM2.5浓度趋势的研究性结果。北京是国内第一个启动PM2.5监测和发布工作的城市。

  按照环境保护部此前透露的信息,正在加紧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增加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三项国际通行的监测指标。其中,关于PM2.5监测有明确的时间表: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的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2016年1月1日,全国各地都将按照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文章称,PM2.5这一原本冷僻的专业名词,去年夏天以来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词,缘于某外国驻华机构在北京接连出现灰霾天气后自行监测并发布PM2.5数据,引发中国公众追捧,进而形成敦促官方公布此项数据的社会舆论。国家及各地环保部门此番加快推进PM2.5监测和发布工作,是对民间呼声的积极、正面回应。

  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社会化新媒体的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并不断强化,通过民意撬动环境事件解决、促动环保事业进步的案例越来越多。从2007年的厦门PX化工厂事件,到最近两年的广东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风波、大连PX事件等,都经历了“在当地形成公共事件—媒体和网络舆论热议—政府做出妥善处置”的相似路径。这当中,公民的理性表达和政府的善意应对,对于最终达致较为圆满的结果,是两个缺一不可的要素。

  文章提出,官民之间由博弈到妥协、再到合作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更多公共决策的参考样本。这也提醒我们,“民生”不只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惠赐,更应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参与和鞭策。

  北京市领导在谈及改善空气质量问题时,几次提到“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事实上,公众环保诉求的增多与提高正成为民生领域的一大特点。面对这一趋势,执政者必须摒弃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惯性思维,必须意识到,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是使人民群众过上质量更高、更有幸福感和尊严感的生活。否则,何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文章称,“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有助于增强政府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感。“十二五”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线,但从过去一年的实效来看,进展并不尽如人意。人们期望,这场以降低PM2.5为重点的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能够对未来几年的经济转型构成倒逼之势。对于各地政府来说,破解空气污染困局的首要途径,就是扼制愈演愈烈的经济“重型化”倾向,切实践行节能减排。

  监测和公布PM2.5数据,是对政府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真实性的一种督促。许多市民反映,以往环保部门发布的空气质量情况与百姓的实际感受反差较大。曾有地方环保官员表示担心,如果公布出来的空气指数太糟,一方面当地的“面子”上不好看,另一方面也易使市民陷入恐慌。显然,这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思维方式。阻击“环境杀手”、改善空气质量,符合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全体民众的利益,正如网民所调侃的——食品可以有“特供”,空气却没有“特供”。

【编辑:李季】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