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社会组织发展待除紧箍咒 身份尴尬限制公信力
身份难定 资金难筹 人才难留
民间社会组织发展 亟需去除“紧箍咒”
在深圳经济特区3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外来劳务工一直是该市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随之兴起和发展的劳工草根社会组织也相应成为深圳传统NGO的典型代表。
作为国家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深圳,近年来一直在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先行先试。记者了解到,这些年深圳在传统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新型非政府组织,如国内第一家专业反家暴民间机构——深圳市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专门以孵化非政府组织为工作内容和目标的深圳恩派,全国唯一一家关注精神病强制收治的政策倡导机构——深圳衡平机构……深圳非政府组织目前已经扩展到妇女、教育、环保、扶贫、困难群体权益维护等多个领域。
作为异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这些NGO在公益慈善、社会服务、法律援助、政策倡导等各个方面作出了惊人的成绩,有效弥补了政府和企业职能的不足。然而,深圳最早一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仅有10余年历史,作为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注册难、资金捉襟见肘、人才短缺和流失等众多问题也越来越为外界关注。
社会组织要成长为真正发挥作用的“第三部门”,除了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制约以外,更需要解决众多的内部问题。
【现状】草根社会组织:从传统到新型
一位资深NGO人士告诉记者,时至今日,仅他所知道的深圳劳工非政府组织就有十几家之多,这些机构长年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咨询、法律及文化等各方面的服务。而红花草就是深圳劳工非政府组织的一个典型代表。
红花草信息咨询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新工人生存状况调研以及务工权益保护咨询的非政府组织。负责人刘军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如今珠三角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和上世纪90年代的农民工已大不同,他们受过一定的教育,在遭遇侵权时,具有相当的维权意识。不过,在面对专业的法律问题时,却又显得手足无措。“红花草就是要告诉工人,如何利用法律以及公司制度来保护自己。如果要诉讼,该做哪些准备,规避哪些风险。”刘军说。
相比于传统非政府组织已经常态化的工作而言,新型非政府组织在各自领域也作出了诸多具有开拓性的工作。以深圳衡平机构为例,该机构仅仅成立1年多,就相继发表了《中国精神病收治制度法律分析报告》和《2010—2011精神病与社会观察报告》两个专业报告,有分析人士指出,第一个报告改变了法律界在精神卫生领域长期失语的现状。
据该机构负责人黄雪涛介绍,自成立一年来衡平已经为湖北彭宝泉、武汉徐武、河南徐林东、深圳郭俊梅、福建陈国明等多位“被精神病”者提供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