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放军新春演练:“敌”巡航导弹袭击国防设施(3)
厉兵秣马
团圆时刻又出征
■本报记者 郭丰宽
“嘟——嘟——”今天凌晨5时,西藏军区某团营区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警报声。官兵闻令而动,着迷彩服、背背囊,跑步到操场集结。
“爸爸,我能跟你一起去吗?”就在团领导登车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闻声一看,原来是政委侯建伟的儿子侯品一正拉着爸爸不放。
“你们怎么不在家睡觉?”“我和妈妈来这么长时间了,你也不陪我们。”侯品一稚嫩的声音里充满了埋怨。
该团担负着繁重的战备执勤任务。侯建伟任现职以来从没休过满假,节前妻子张艳梅带着儿子从河南老家来到雪域高原探亲。
来到部队,母子俩就很少见到侯建伟。除夕那天,等他把年货送到各个哨所、执勤点,替战士站完岗后,回到家已是凌晨三点,老婆孩子早进入梦乡。
大年初一中午,下起大雪。侯建伟带领作训、军务股长挨个查看10多个执勤点,回到家又是次日凌晨四点。
大年初二,他战备值班,在值班室度过。今天一大早,刺耳的警报声惊醒了他的妻子。结婚10多年了,张艳梅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是先处理完再告诉丈夫,让他一心扑在工作上。
“老婆,你带儿子回去休息。”侯建伟亲了亲儿子把他送到妻子怀里。张艳梅牵着儿子的手转身离去,眼里闪烁着一丝泪花。
她的前方,是温馨的家、平安的港湾;她的身后,是丈夫和他的战友们为代表的边防军人,为祖国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披坚执锐
子弟兵送来幸福水
■本报记者 刘 佳
大年初二上午,经过70公里山路跋涉,总后某汽车团抗旱救灾运水分队准时到达了河南省修武县西村乡甲板创村,将第一批干净卫生的饮用水送到缺水群众的家中。
当送水车驶入村子时,村民们纷纷挑着水桶围了上来。战士们用塑胶管往干枯的水窖中和群众的水桶中放水。看到一些群众的家离放水点较远,官兵就手提肩扛,用塑料桶一桶一桶往群众家送。正在现场指挥协调的该团政委丁庆顺说:“军民一家亲,当群众遇到困难时,我们理应帮助解决,让群众吃上干净水、过好年。”
当地从去年10月至今旱情严重,甲板创村村民用水十分紧张。清澈甘甜的水流到了干枯的水窖,满头银发的老人申太平一边用水瓢接了一瓢水喝,一边激动地说:“这是子弟兵送来的幸福水,过年再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截至记者发稿时,该团累计出动各类运水车12台次、人员60人次,总行驶里程1100公里,为10个自然村累计送水70余吨。
冲锋陷阵
大年初二去抢险
■本报记者 牛 辉
“昊华化工有限公司一间仓库除潮系统出现故障,800余吨电石面临受潮自燃危险,命你部迅速前出转移面临受潮物资。”1月24日上午10时许,沈阳军区某机步旅防化连战备值班干部、指导员郝云洪突然接到上级命令,一场紧急救援行动在新年的鞭炮声中打响。
部队赶到事发地点后,郝云洪第一个冲进电石库房。“轻拿轻放,一点火星都可能引起爆炸”“戴好口罩,防止烟尘吸进肺部”……在郝云洪的指挥下,官兵动作干净利索,忙而不乱。
在场的公司武装部部长陈传玉给记者讲了郝云洪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在1998年东北的洪涝灾害中,家住哈尔滨阿城区的郝云洪一家四口,被2米多深的洪水围困在几近坍塌的屋顶,子弟兵驾着冲锋舟把他们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2001年6月,高考成绩优异的郝云洪,报考了大连理工大学国防生。
2010年8月,连队驻地下起了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仅3天降雨量就超过了20毫米。昊华化工厂集中存放的近4000吨电石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新婚不久的郝云洪得到消息后立即从老家赶回部队,组织全连官兵奋战一昼夜,在5座库房周围筑起了12道阻隔墙,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化险为夷。
14时20分,完成电石的转移任务和对库存环境的风险评估后,郝云洪组织官兵登车返营。途中,郝云洪告诉记者:今年,弟弟郝洋洋也将大学毕业穿上“国防绿”。虽然哥俩以后都不能常回家看看,可我们在路上,父母更安心!(本版图片由黄宗兴、曲风帆、郭广杰、吕衍海、本报记者乔天富摄,插图设计:易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