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批护航编队气象预报员:观天测海“活诸葛”
中新网亚丁湾2月13日电 题:第十批护航编队的气象预报员:观天测海“活诸葛”
作者 高飞 李根成
“气象值班员周毅交班汇报:目前,亚丁湾受弱冷空气影响,东部海区风力4到5级,云图显示亚丁湾以晴天为主……”在第十批护航编队每天早晨的指挥所交班会上,气象预报员孙立尹或周毅总是第一个报告情况。不仅如此,准点观测气象实况、搜集整理水文信息、分析判断气象资料、进行航线天气会商、制作未来天气预报、上报海区相关数据等也是他们每天都要重复的工作。
“看起来都是些细微的工作,但不能忽视这些水文气象信息,它们可是制定编队行动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指挥组组长刘海涛表示。
2月初,“运城”舰停靠阿曼塞拉莱港休整补给后,计划7日在亚丁湾东部海域与正在护航的“海口”舰会合,转运一定数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给已经在海上连续航行了20多天的“海口”舰官兵补给。在制定补给方案时,孙立尹、周毅根据海军气象中心传送的气象水文资料,对近期周边海区气象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此时亚丁湾东部海域正受冷空气影响,风浪较大,不适宜海上物资转运。从8日起冷空气逐渐减弱,建议将补给地点改在10日的亚丁湾西部海域。编指研究后,接受了这一建议。果然,7日两舰会合时亚丁湾东部海域波涛汹涌,浪高达到了3米。3天后,护航编队抵达西部海域时,该海区浪高不足1米。两舰安全顺利地完成了蔬菜、水果转运。
执行海上护航任务,不仅舰艇航行需要满足一定的风向、浪高、海流等水文气象条件,海上综合补给、直升机巡逻警戒、舰载小艇吊放……每一次行动,都要考虑到海区气象因素,超过一定的风浪等级,势必危及安全。因此,编队在制定每一批次护航方案时,都需要气象员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
1月30日,“海口”舰在单独执行第416批护航任务时,被护的中国商船“振华11号”主机突然发生故障,暂时不能随编队一起航行。为了不影响整个护航行动,编队决定由“海口”舰派出4名特战队员随船护卫。孙立尹和周毅在认真分析气象信息后,预测3天后解护的亚丁湾东部海域风浪较大。编队指挥所在决策时考虑到这一因素,决定派出“运城”舰前出护送“振华11号”,并在风浪较小的亚丁湾中部海域,提前对随船护卫的4名特战队员进行回收。
茫茫大洋,深不可测。特别是亚丁湾地处亚非大陆分界线,影响海区天气的因素复杂多变,再加上海区及周边气象资料缺乏,要想准确掌握,需要对海区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为了准确掌握海上气象变化,精细预报相关数据,气象预报员孙立尹、周毅坚持每天准点观测气象实况,及时搜集整理水文信息,在对航行海区的相关数据分析判断后,制作72小时海区航线天气预报,为编队护航行动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春节过后,编队计划组织特战队员乘小艇对海上移动目标进行海上实弹射击。此时亚丁湾上冷空气较为频繁,海区气象变化较大。“什么时机合适?”编指向他们征求意见。二人在对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2月5日起将有新一轮冷空气影响亚丁湾海域,建议将训练时间选在冷空气到来前的4日下午进行。结果,实弹射击那天,气象条件非常适合进行海上射击训练。“神了!你们俩气象预测得太准了,简直就像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训练后,特战分队指挥员袁新院拍着孙立尹的肩膀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