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 是仪仗队更是战斗队
是“仪仗队” 更是“战斗队”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一日训练记
华北某机场,寒风凛冽。
“10米、5米、两米……”巨大的气旋涡流中,一场空中加油训练正在紧张进行,歼-10战机步步“逼近”加油管锥套,恰似高空“穿针引线”。
一个架次对接10次,次次加油成功。他们创造的空中加油训练史上的这一新纪录,标志着战机具备了远程机动能力。
龙年新春,笔者来到刚刚迎来50华诞、被中央军委记一等功的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采访,正好目睹了这令人惊叹的一幕。
既是“仪仗队”,更是“战斗队”。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蓝天仪仗队”的八一飞行表演队,其“血脉”里一直流淌着“战斗基因”。因为,50年前,第一代队员执行的“特殊战斗任务”,就是为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专机护航。
我们在这支特殊部队生活了一天,感受了这支“战斗队”新一代队员的气质与实力。
在这里读懂了什么叫“战斗意志”
飞行指挥塔台是飞行训练的“大脑”,一道道指令就是从这里通达各岗位。张贴在一楼大厅的训练计划表显示,这天表演队既有单双机特技这样的飞行表演课目,还有双机编队这样的战术课目训练。
其实,飞行表演的起源事出偶然。过去在空战中,那些技术高超的飞行员,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急中生智飞出许多惊险的“超常规动作”,这些动作最终演变成今天的“飞行表演”。
“和平时期,由战斗机飞行员组成的飞行表演队,其存在意义已经远超过表演本身。”八一飞行表演队政委刘培龙说,“飞行表演既是空军精神仪式的‘盛宴’,也是传播空天文化、提高国民空防意识的有效途径。”
站在外场观礼台上,刘培龙介绍说,表演队自1962年1月25日组建以来,先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代表团,在这里观看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迎宾表演。另外,表演队还圆满完成3次国庆首都阅兵、4次珠海国际航展、空军“感恩之旅”国内巡演等重大活动飞行表演任务,成功率100%,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大国佩剑”。
此时,天空的云朵越来越淡。表演队副队长曹振忠驾驶战机开始了他的“空中独舞”。爬升,半斤斗翻转特技,接近地面时陡然升起,短短几秒内,飞机连续滚转,360度、720度、850度……
真没想到,此刻,重达10多吨的庞然大物竟变得如此轻灵。塔台指挥员、八一飞行表演队所在师师长严锋说,“看似简单的单机表演,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内行人都知道,单机表演其实是在挑战人类的极限。”半斤斗下翻转加极限坡度盘旋这个动作,人在短时间内所承受的载荷高达8个G。
在公园里玩过山车,尽管它的最大载荷尚不足3个G,但却让人心惊肉跳。而表演队员却要在8个G的载荷下,保持清醒头脑,干净利索地完成一系列操纵动作,无疑是极限状态下人的潜能的迸发。
这不但是飞行表演吸引人之处,更是表演队员技战水平和过硬心理素质的体现。
“看,马上表演5机水平开花了!”刘培龙提醒说。正前方5架歼-10表演机从水平方向拉起,进行5机水平开花动作,绚丽多彩的烟带犹如盛开的巨大紫荆花。
12时左右,第二批训练结束,队员陆续回到塔台吃午餐。5机水平开花表演者之一的魏国毅按捺不住兴奋:“飞行表演时拉烟的感觉,就像以蓝天为画板,在广袤的天宇天马行空般地大写意,那一道道彩烟,立体、壮观。”
不过,大写意壮美的背后,隐藏着大强度的付出与超出常人的坚忍——“一天训练结束,由于长时间抓握油门和驾驶杆,手上的肌肉全都僵了,吃饭时,手抖得连碗筷都拿不稳。”魏国毅说,“同时,风险也无处不在,需要用勇气、胆略、技艺和团结来战胜风险。”
魏国毅讲述起2011年10月“感恩之旅”潍坊站巡演时的情景。那天,机场上空一片雾霾,能见度极差。“山东省各界人士来了数万人,这不仅是展示空军形象的机会,更是向人民群众的汇报表演。如果飞不起来,就是表演队历史上的罪人”。
在师长严锋带领下,6架歼-10撕开雾霾。20分钟时间内,单机蛇形扭转、3机上升横滚解散、4机水平向上开花……18套表演动作干净利索,犹如一曲酣畅淋漓的“长天交响曲”。
现场掌声雷动!观看表演的空军首长与队员们一一热烈拥抱。
上世纪80年代初,9机编队是令世界各国飞行表演队望而生畏的动作。时任队长的朱运迎带头试飞。短短3个月,他们就驾驶歼教-5表演机形成9机编队能力,并创造出当时绝无仅有的9机上下分组开花、水平开花等高难动作,表演水平迈进世界先进行列。1986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温伯格观看完表演后,连声称赞:“我回国后要告诉‘雷鸟’表演队,让他们注意,你们就要超过他们了。”
这就是飞行表演,如果将其比作一张国家名片,那么这张精美的名片有着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