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巴山区贫困群庞大 多受地域所限脱贫维艰(2)
老年病人
本刊记者在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带走访发现,有打工能力者多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子女在外打工挣来的辛苦钱,相当部分送到了医院和药店里。医药费花销大是当地贫困群众的一件“头疼大事”,慢性疾病报销比例偏低也使部分困难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面临巨大生活压力。
丹凤县竹林关镇雷家洞村村民李明福和李菊梅老两口年过花甲,都患有多种疾病,除吃饭外,他们几乎不敢有其他任何消费,因为药费每月就得花掉300多元,这还是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的开支。
好几年来,老两口都是药店的常客。李明福长期患有高血压,后来又患上了脑梗塞,李菊梅多年来也承受着脑缺血和低血压的病痛,还得一人勉力支撑家里的农活。若不是儿子在外打工,目前的药费都负担不起。儿子打工挣的钱毕竟不多,老两口的身体只能依靠简单的药物勉强维持。有些药还只能在90公里以外的县城买到,很多时候,只能等凑够了钱,才能让在县城上班的亲戚捎回来。
在本刊记者面前,李菊梅拿出老伴李明福服用的各种片剂和胶囊,她对它们的价格和数量已倒背如流:“天麻杜仲胶囊,4块5一盒,一次买10盒,价钱是45块;偏瘫复原丸,12块一盒,一次10盒,总共120块;脑络通胶囊,3块一盒,一次10盒,总共30块;辛伐他丁片,3块5一盒,一次10盒,总共35块;尼莫地平片,4块一盒,一次10盒,总共40块……”
“现在买药比买粮厉害得多。”李菊梅不断对本刊记者重复这句话。她说,慢性病住不了医院,不可能按照大病治疗进行报销;而门诊诊疗的报销比例低,只能让她和老伴这样的农村患者慢慢消耗家里的积蓄,“一旦患上大病,家里根本拿不出钱看病,只能寄希望于老天长眼了。生活水平提高对我们来说,基本上等同于妄想。”
在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李坪村,本刊记者见到了佝偻着脊背、蜷缩在墙角的村民薛双善。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因类风湿引发强制性脊椎炎,不仅发育严重不良,后背还背上了沉沉的“包袱”;目前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衣服基本上是同村村民接济,每个月只能靠百十元的低保供养生活。
薛双善说,患上这种病以后,看病钱就像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妻子因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离他而去,巨大的花费也让他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他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挂面。18元一盒的云南白药膏,他都舍不得用,平常只靠阿莫西林、腰痛宁等日常药物维持,只有在疼得受不了的时候,才贴上一帖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