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防部队装备多功能车 借北斗实现精确定位
巡逻车疾行在通往大黑山的公路上。车内,云南省军区某边防团三连官兵谈笑风生。
“多年前,这是一条机耕路,路面窄,坡度大,汽车无法通行。”连长向启洪关于这条路的记忆,仿佛大山一样久远。
我们巡逻要抵达的,是路的那头、大黑山麓的中缅196号界桩。向启洪说:“以前去那里走一趟,来回至少两天。”在那个“交通基本上靠走”的年代,戍边之苦,苦于行。
“变化在近几年。”向启洪说,2006年,地方扩修了大黑山公路;2008年,沙石路面变为弹石路面。他介绍,如今,车辆装备性能越来越好,连队去每个方向的纵向巡逻路,车辆都能通达;所有界碑的定向巡逻时间,由以前两天以上缩短到一天以内。
采访中记者发现,比山路更通达的,是信息之路。
巡逻车内置的车载信息监控系统,集摄像监控、导航定位和电台收发等功能于一体。中士苏杨手指荧屏上的实时画面告诉记者,沿途拍摄的图片资料,可通过某型大功率电台,传送上级指挥机关。他介绍,通过车载短波电台与配套手持机,能与4个巡逻小分队实现动中通;借助北斗卫星,可在复杂地域与上级保持信息联络,并能实现精确定位……
巡逻车的通信范围远达数百公里。由此不难理解,苏杨讲的上级,主要指团、营两级。随后他又说:“连队及哨所的‘电子哨兵’(电子监控系统),能将画面传至北京。”
出发前,记者参观了该连网络室:16台崭新电脑整齐排列,宽大屏幕上,中国军网、全军政工网等网络的精彩内容一览无余。网速怎样?记者点击一则新闻标题,详尽内容霎时呈现。
公路,缩短山与山的距离;信息高速路,缩短时空的距离。车窗外古树迎风、溪涧潺潺,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一个叫腊福的村庄。在这里,记者发现另一种路——心路,它缩短的是边疆军民心与心的距离。
驻足村口的乡亲,仿佛都认识官兵们,他们向巡逻官兵挥手致意。信息员刘成忠迎上来,拉住向启洪的手介绍边情。“路畅通了,通讯发达了,连队和乡亲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向启洪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和乡亲们互通电话,问寒暖,查边情;帮助乡亲们从集镇运送商品,为困难户送衣被粮油……
“这几年,各级对硬、软件建设投入力度大,边防连队面貌日新月异。”一同巡逻的该团副政委李国庆说:“公路、信息路、心路的拓展与进步,源于边防部队建设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
行走在云南边防记者感到,这条科学发展之路,正在脚下延伸……(朱英秋 林贵鹏 安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