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中国航空博物馆举办首次航空画专题展览(图)

2012年02月24日 10:2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人民空军歼-10战斗机
人民空军歼-10战斗机

  航空画:航空文化新载体

  近日,中国航空博物馆举行了我国第一次航空画的专题展览。曾经鲜为人知的航空画一亮相,便以其美及承载的航空文化、航空历史,深深震撼了每一位观展人的心。

  在画展中,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便是中国航空画的开拓者陈应明先生的画作。陈应明是中国航空史的亲历者和记录者。1949年,他参加“两航起义”,从香港返回大陆投身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之后几十年,一直在航空工业系统工作。其作品选题着重反映中国航空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画面设定情景感强烈,宛若历史瞬间的定格,具有强烈时代感。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让观众感觉仿佛置身其中。换言之,你在空中和我的飞机一起飞行。”陈应明这样描述他对航空画的理解。陈老几乎画遍中国航空史上的每型飞机,也几乎做遍中国航空史上每型飞机的实体模型。他所创造的“陈派”绘画技法,引入飞机制造工程绘图概念,飞机轮廓洗练又细致入微,外形精准又动感十足,背景用笔大气又疏密有致,充分展现了航空绘画的独特韵味,具有强烈感染力。

  看航空画的绘画过程是种惬意的享受,或寥寥几笔勾勒出飞机的轮廓,或轻轻染色画面便神采毕现。但实际上,一幅高水平的航空绘画的创作过程却严谨而艰苦。从构思、收集相关资料、绘制飞机三面图、制定整图布局、确定飞行姿态投影、打稿、绘制草图、明确光影色调、着色、线条添加,赶到完稿,不少于20天。

  “航空画=美术基础+航空技术+历史修养+想象的翅膀,缺一不可。”陈应明说。每一幅高质量的航空绘画作品,都建立在对航空科技和航空历史的深刻理解之上。只通晓美术的画家,或只了解航空而缺乏美术修养的人,都难以完成高水平的航空画。

  航空画与其他各类绘画的最大差别还在于,它需要认真考证所要表现的航空器的发展背景、相关人物、事件发生时间、气象、地点等等,考证所要表现的航空器的结构、原始涂装、部队标志和配备武器情况,务求符合历史事实。对此,陈应明信心十足:“我每一幅航空画上面的每一架飞机都经得起考证,如果再把它变回三面图,误差不会超过5%。”

  展览中,陈应明创作的一幅幅抗战英雄激战蓝天的画作,不断激荡着观者的心。《沈崇诲撞击日舰》讲述的是抗战初期,沈崇诲等飞行员驾驶拖着青烟的飞机从2000米高度对准一艘敌舰撞去,与敌同归于尽。英雄的壮举令日本侵略者心惊胆寒,东京大本营的军方公报承认:“其勇猛精神颇出吾人意料。”《纸片轰炸日本》中呈现的人道远征的史实,更是令国人倍感骄傲:1938年,中国空军从宁波机场秘密起飞,到达日本九州岛,最后在长崎脱离日本领空。此次跨海东征没有空投炸弹,而投传单,以宣扬我抗战意志。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到外国飞机入袭,它彻底打破了“大日本神圣领空不可入袭”的妄言。

  陈应明的得意门生张一鸣、李海俊两位年轻人的作品也参加了本次画展。张一鸣主攻丙烯画,大量作品用于航空模型的封绘包装,行销海内外,多次刊登于日本、欧美杂志。李海俊则长于油画,其多幅航空题材壁画、环幕画被国内军事类博物馆、展览馆收藏。他们的作品,既有对“历史考据+工程技术+艺术手法”的“陈派”航空画技法的传承,又有大胆的创新发展,自成风格。

  虽然,航空画在中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社会,但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作为航空文化发达程度镜像之一的航空艺术,本身也是航空文化建设的绝佳工具。目前,中国航空博物馆、空军部队、军工部门,以及工程技术类,尤其是航空航天类大中院校等相关机构都开始把航空绘画作为重要航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加以建设,使国人通过航空绘画感受航空的别样韵味和诱惑,理解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的艰辛历程和壮美前景。

  小资料

  航空画起源于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以飞机、航空活动、空战为题材。它属于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的新兴艺术,彰显的是机械美学。

  创作航空画要求作者具有一定水平的航空知识,在创作中能认真考证航空历史,理解所绘航空器的特点,并用技术和艺术的手法加以还原。

  目前,航空画分为两种类型。一为采用素描、油彩、水彩、水粉、丙烯、喷绘和木刻等手段创作的传统手绘航空画;一种是用计算机作为主要创作手段的CG技术航空画。(廖新华 谭洁)

【编辑:王金志】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