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东莞两务工者相继跳楼 积分入户让民工望而却步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27日 08: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东莞“两连跳”再度发人深思

  “积分入户”为何让农民工望而却步

  又是在广东,又是青年农民工,又是一次间隔不过3日的两连跳……这一次,熟悉的情形带来的不再是几声唏嘘、几句牢骚,而是青年农民工们的无声反抗。2月15日、18日,广东东莞一家玩具厂相继有一女一男两名务工者跳楼身亡,短短3天,事发工厂老板收到了逾400名打工者递交的辞呈。

  一边是打工者用“离开”抗议糟糕的待遇和城市生活,另一边,城市试图用“积分入户”这样看似诚意满满的政策留住农民工,效果却不容乐观。

  奔波将近一年,深圳龙岗工业区的环卫工人雷明对“积分入户”政策彻底不抱希望了。早前,他曾两次因没有暂住证被抓进看守所,“积分入户”曾一度被寄予厚望,成为他短期内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2010年,广东省出台《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民工积60分即可获得申请入户资格。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到当年底,广东全省共有14.4万名外来工通过积分入户城镇,2011年全省的指标是18万农民工入户。

  与官方数据“蓬勃增长”相对应的是,深圳环卫工人雷明、番禺珠宝加工厂技术工人陈辉海、宝安区私营店主俞子生、深圳钢材批发商康友仁、沙井电工蒲关至等在粤务工青年对该项政策的“失望”或者“不关心”。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不论是广东、上海等地已经出台的“积分入户”政策,还是北京市政协常委会议正研究制定的“人才引进积分制度”,都对“积分”设置了较高的学历、技能门槛,导致有机会入户的、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只占少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曾在回答网友关于“低端人口城市融入”问题时指出,排斥低端人口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大的弊病。一个再现代化的大都市,也绝不是光由高端人口组成的。

  “积分入户”少人喝彩

  一辆本田雅阁私家车,数台中型运输货车,外加几辆企业公用小汽车——在福建莆田来深务工的青年农民中,从事钢材批发生意的康友仁算是“混得不错”了,31岁,有车有房。然而,即使“成功”如康友仁,如果被投入“积分入户”的茫茫大军中,也不过似一颗砂石,连“噗通”一声都听不见。

  根据《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试行办法》,记者大致估算了一下康友仁可能获得的积分数。年龄在18~35岁,能积15分;初中文化水平,能积5分;没有缴纳社会保险,不能积分;非广东省农业户籍,不能积分;此外还有身体健康、未超生、无违法犯罪记录等积分项,满打满算再积10分。

  康友仁最多可以获得30分,而广东全省最低标准是60分,深圳去年的踩线分数是100分,东莞市今年的入围分是130分。

  据2009年直接参与设计“积分入户”政策早期蓝本、时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的郑梓桢介绍,发达国家和城市移民入户要求中,最核心的指标就是“文化程度”,他据此设计的“积分入户”指标也将教育程度、职称和技术等级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占分比最高。

  比如深圳和广州的积分政策中均规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并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者能获得100分积分,而初中学历只能积5分,中专、技校、中职或高中毕业积20分。

  大多数农民工都“卡”在了“文化程度”这项指标上。例如广东东莞,2010年共有6个镇街入户指标因申请人数不够产生剩余,838个名额无人问津,据该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王国雄介绍,以虎门镇为例,该镇拥有近50万流动人口,其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者占87%,仅1.4%的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因对“入户”不抱希望,一些人甚至售出房产,准备返乡。

  龚甫飞在番禺珠宝加工行业干了整整20年,算是工厂里60多名技术工人中的“老师傅”了。他在番禺自购了一套住房,技术能力过硬,从1999年开始参加社会保险。

  按道理,龚甫飞的情况应该符合技能人才入户条件,但他始终未能办理。最重要的原因是,珠宝首饰加工行业没有技能评级,企业也从未组织其参加过其他类型的技能考试或培训。

  去年,龚甫飞卖了那套两室一厅的公寓,一家三口租住进一间60平方米的大开间,月租500元。他打算缴满15年社保,拿到退休金就回老家。

  康友仁早晚也要回老家莆田,他已经在县城买好一套商品房,打算回村再盖一幢房子,“深圳始终不是自己家,连孩子上学都解决不了,什么市民待遇都没有,不可能留下。”

【编辑:马学玲】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