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雷锋捐款哪来的钱? “雷锋班”微博回答质疑

2012年03月01日 04:5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文/本报特派抚顺记者卢文洁、黄茜

  一个城市,因为一个人而改变——雷锋22岁的年轻生命在抚顺逝去,但此后雷锋这个名字永远铭刻在抚顺,抚顺也成了传承雷锋精神的“雷锋城”。雷锋逝世50年后,本报记者前往抚顺采访,所到之处,随处可见雷锋印记……

  每年评“百姓雷锋”

  他们不是“高大全”,而是真实而踏实的普通人,就活在你我周围。

  雷锋纪念馆、雷锋小学、雷锋体育场、雷锋公园......走在抚顺市区,这样的“雷”字号单位或场所很多。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抚顺城里以雷锋命名的单位全国最多。

  抚顺市把雷锋作为城市的标志,现代的“活雷锋”不断涌现。2006年起,每年一届的“百姓雷锋”评选活动在抚顺展开,至2011年共有51位各行各业的“百姓雷锋”出现。

  “百姓雷锋”的特点在于:他们不是“高大全”,而是真实而踏实的普通人,就活在你我周围。

  农村教师徐金英就是其中一位“百姓雷锋”,她和丈夫十几年如一日,尽全家之力、倾全家之财,把几十个“留守儿童”带到自己家,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照顾他们,赢得了很多老百姓的赞赏和支持。

  纪念馆“馆墓合一”

  “人们参观完雷锋生平,再来到雷锋墓前静默,感情会得到提升。”

  抚顺雷锋纪念馆是一所国家级的纪念馆,免费开放。馆长陈茁告诉记者,纪念馆1964年开馆至今累计已接待参观者6000万人,近年每年接待人数都过百万。纪念馆不只是展出雷锋资料照片和生活、工作用品,更是国内唯一“馆墓合一”的纪念馆。“人们参观完雷锋生平,再来到雷锋墓前静默,感情会马上得到提升,这种学习效果是光看展览所没有的。”陈茁说,今年纪念馆还尝试开通微博。

  雷锋生前所在团的政委王洪刚说,雷锋生前所在团50年来以打造雷锋传人为己任,培养“新雷锋”。团队先后3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通令表彰,49人获得沈阳军区颁发的学雷锋荣誉奖,被评为“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全军学雷锋标兵集体”等,被誉为“雷锋团”。

  ■“雷锋班”微博答疑

  2011年12月14日,在雷锋生前所在团官兵的努力下,经特批,“雷锋班”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雷锋班”微博开通到现在的两个多月时间内,“雷锋班”的粉丝已将近万人,主动发布了200多条微博。

  哪来的钱捐款

  有网友问,雷锋不是艰苦朴素吗?他生前哪来的钱去捐款?微博回答:“关于雷锋捐款的问题,我们想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雷锋入伍之前,当过县委公务员,当过拖拉机手,当过鞍钢工人,这几个职业在当时那个年代都是工资很高的。而且雷锋是孤儿,平时又很节俭,花钱的地方不是很多,所以在入伍之前就有自己的积蓄,而并非靠每月6块钱的津贴捐了那么多钱,这个问题毋庸置疑。”

  “捡粪”可信吗

  《雷锋日记》里记载过雷锋在春节期间捡粪的事。有人通过计算和推理,说:“雷锋根本不可能在那个时间里拾到那么多粪,除非他生活在粪坑里。”

  微博回答:“雷锋日记原文:……我背着粪筐,拿着铁锹到处去拣粪。大约拣了300来斤粪,我送给了抚顺望花区工农人民公社。当时抚顺基本上都是牲畜拉车,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拣300来斤牲畜粪便非常容易。”

  雷锋1960年初作为新兵,被分配在我所在的班上。牺牲之前,雷锋在沈阳军区就是个典型人物,当时部队号召战士们学雷锋。当时就曾有一些议论,质疑雷锋是不是真做过那么多好事。在雷锋牺牲后的50年间,这种怀疑和议论也从未平息过。“我能证明,雷锋的事迹都是真实的,没有虚夸和拔高的成分。”

  张兴吉

  “雷锋班”首任班长

  72岁

  我真切地感受到帮助别人能为自己带来快乐。雷锋他做过的好事,都是小事,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为雷锋?因为我们没能持之以恒。

  黄帮维

  沈阳军区“雷锋班”现任班长

  26岁

  爷爷乔安山是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和伙伴,我从小听着雷锋故事长大。有些人质疑雷锋,认为雷锋摆拍照片,被神化了。其实这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在牺牲前,雷锋就是沈阳军区的一个先进典型。为了宣传雷锋事迹、发扬雷锋精神,沈阳军区特地派了宣传干事为雷锋补拍照片,也都是场景再现,大原则就是不做假、只拍真正发生过的事儿。

  乔婷娇

  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解说员

  22岁

【编辑:卢岩】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