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连续三年干旱 关闭高耗水行业呼声渐高
图为突然的降雨让市民措手不及。中新社发 任东 摄
58条河流断流,库塘蓄水比去年减少45%;城市供水“东挪西借”,四家规模以上企业缺水停产;140多万亩小春作物受旱,60多万人饮水困难——连续3年干旱,让滇中重镇曲靖焦渴难耐。
3年连旱,留下了哪些经验和教训?抗大旱、抗长旱,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记者在曲靖展开了实地采访。
桑拿店、洗车行该不该停?
供水紧张倒逼城市用水走向“精细化”,这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支撑
“越来越知道心疼水了。”2月29日,正在晨练的云南曲靖市民张正发告诉记者,连续的旱情已经唤醒了不少市民的节水意识,洗菜水冲厕所等一水多用的做法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市民自觉的选择。
然而,记者在曲靖市区发现,当地绝大多数桑拿场所和洗车行等却依然在营业。
据曲靖市供排水总公司经理马丽萍介绍,曲靖市共有30多家桑拿场所、200多家洗车行,正常每天需水量约4000立方米左右,约占全市总供水量的1/30。
随着旱情加剧,有市民感到“心理不平衡”,关闭高耗水行业的呼声越来越高。
据当地媒体报道,2010年发生干旱时,曲靖市就关停了桑拿、洗车等高耗水行业。此后连续3年干旱,也连续3年关停。
记者调查发现,所谓“关停”,只是曲靖市供排水总公司不再向这些高耗水行业的企业供水,并不意味着当地的高耗水行业都倒闭了。
以洗车店为例,曲靖市一位洗车店老板告诉记者,目前这个行业用水情况比较混乱,有的违规私自打井,有的偷偷接居民生活用水,还有的四处找水源拉水营业。如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多数洗车店依旧营业。
曲靖“海岸线”汽车服务公司兼营洗车,现有员工12人。老板刘亚敏告诉记者,洗车业门槛过低,拿1万块钱租个场地接根管子就能干,且利润可观:1立方米水能洗3辆车,收费100元,其中水费成本只有10元。
“政府应该引导洗车业向节水、循环用水方向发展。”刘亚敏说,他们引进的循环用水设备,成本约3万元,可以节约八成用水。
“我相信桑拿行业也有办法节水,但没人去想去干。动辄就谈关闭,实际是‘惰政思维’。”刘亚敏说。
从记者走访的九福SPA、尚水国际、碧水长天等洗浴场所来看,所用水源都不是来自供排水总公司。这些企业大多采取了一些节水措施,近段时间顾客数量都有所下降。
昆明市节水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澳大利亚,下雨天会有很多人出来洗车,就是为了省水;在干旱季节用自来水浇灌花园,更会被处以严重的处罚。
曲靖市公用事业局局长母昱昌则认为,旱情造成的供水紧张,恰恰是倒逼城市用水管理走向“精细化”的良机,但这需要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支撑,更需要制度的落实。
60公里外调水划不划算?
到处找水勿忘把水用足用好,推广循环用水需要政府更有力的引导
双友钢铁厂在曲靖市确立的50户重点工业企业中排名第七。由于缺水,该厂投资10亿元、原定去年9月建成投产的镍铁项目至今仍未投产,工厂产量也在逐年递减。
工业缺水,城市喊渴,寻找新的水源调水势在必行。
据了解,目前为曲靖市城市供水的西河水库已无水可调,另一个水库潇湘水库也只能勉强坚持到6月,由于新开辟了水城水库水源,曲靖城区的供水可以供应到今年11月份,而云南的雨季一般在5月份来临。
马丽萍说,曲靖市正在酝酿从60公里外的独木水库调水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项目共投资4亿多元。但独木水库原本用于当地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与农争水在所难免。
近两年,曲靖市政协副主席夏传煊每年都在云南省政协会议期间提出节水议案。“从调水、蓄水和节水看,节水无疑更具有长远和根本的意义。”她认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无限制的,利用效率越高越好。
调水和水循环利用的对比,在昆明体现得更加明显。昆明市正在实施牛栏江调水工程,有人算过一笔账:从牛栏江调一吨水成本为1.6元,而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一级A标排放的一吨水,成本只有1.2元。按昆明每天110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来看,每年可自产4亿立方米水用于生产和灌溉等,相比调水节约一两亿元。
记者在双友钢铁厂看到,厂区内有3个沉淀池,将生产使用后的水进行处理后,再循环用于生产。双龙集团总裁助理李光介绍,目前厂区循环水的使用率已达到100%。
相对于有实力实现循环用水的企业,城区中循环用水的推广并不理想。记者在曲靖询问了几家房地产开发商,循环用水都停留在设想层面。夏传煊认为,这也是在观望,需要政府更强有力的引导。
各村用水为何苦乐不均?
植被遭破坏或林木结构发生变化,也会影响水源,这类“生态型缺水”在农村尤其明显
记者驱车赶赴曲靖市麒麟区最偏远的乡镇东山镇采访,路边的小麦还不到腿肚子高,基本绝收。举目望去,到处旱得冒烟,但一进入法色村委会羊白村民小组,却是另一番景象:放了水的育秧田里波光粼粼,水鸟在田里觅食,连空气都随之湿润起来。
法色村党总支书记张永志介绍,羊白村小组有两股龙潭水,不但能保证本村育秧,连邻近的罗平县都有人投亲靠友过来育秧。
曹子龙就是罗平县阿岗镇捏恰村赶过来育秧的村民,他们村子离这里只有两公里多,却是“冰火两重天”:地里干裂的缝都有几十厘米宽,别提育秧了。
张永志介绍,羊白村小组地势比较低洼,更关键的是,村子四周的植被保护得好,虽然大旱影响了龙潭出水量,但还不愁生产生活用水。
羊白村小组村民李发昌告诉记者,村民们有种树的好传统,房前屋后都见缝插针地栽上树,今年村小组植树造林不下1000亩。因为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烤烟、畜牧业和粮食生产,所以山上的树林子保护得好。
东山镇党委书记许韶发告诉记者,东山乡的森林覆盖率达到四成,森林资源占到麒麟区的1/3,这在生态压力大的滇东北地区,十分难得。曲靖市准备调水的独木水库,就在东山。
在曲靖采访,基层干部提出了一个“生态型缺水”的概念:由于人多树少植被遭破坏,或林木结构发生变化,也会影响水源,这在农村尤其明显。干部群众反映,在林权改革、中低产林改造中受经济动机驱使,部分涵养水源好的原始林、杂木林被经济林取代,造成整体涵养水资源的水平下降,这一趋势值得关注。本报记者 徐元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