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航天人:未来五年中国航天“石”投何方?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对话航天人:未来五年中国航天“石”投何方?
中新社记者 卢彦蓉
“未来,中国的航天科技工业在继续完成空间探索任务的前提下,要加强航天科技的应用性和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要提升中国航天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6日向中新社记者谈起中国航天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温家宝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科技创新时,特别提到2011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交会对接,并称其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这对于航天人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说,“航天业的发展也是中国高端科技发展的一种象征,我们要做得更好。”
中国官方发布的《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强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建设,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统筹建设空间基础设施,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
创新科技,继续完成探索任务
马兴瑞认为:“探索任务依然是航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的载人航天工程、探月二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工程进入研制关键阶段。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继续以做强做优为目标。”
据悉,仅2012年中国航天就计划安排21箭30星(船)的发射任务。“高密度的发射,也意味着中国航天将面临着异常繁重的研制生产、飞行试验任务,航天人也承担着巨大压力。”马兴瑞说。
“航天的技术是买不来的!”他多次强调,“没有自主创新,中国航天就很难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则认为,“不断引进和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使中国航天的发展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据了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16万名员工。其中,35岁以下的已经占了一半以上,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领军人物。
加强航天科技的应用性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已成功发射1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将意味着中国的航天发展进入了应用期。”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科技委副主任王南华说。
据她介绍,至2020年左右,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导航服务。
目前,中国航天技术在通信、导航、气象、资源勘测、土地测绘、海洋侦查等领域逐渐普及应用。“航天技术的寓军于民应用是未来中国航天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表示。
据了解,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成立了专门的航天技术应用部,主要负责将航天技术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渗透,推动航天技术向民用发展。
推进中国航天技术在国际市场发展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用“野心勃勃”评价中国未来五年的航天发射计划,但在马兴瑞看来,航天是一个开放领域,中国的航天技术进入国际市场,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负责任的标志。
《白皮书》中也提到,自由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及其天体是世界各国都享有的平等权利。
据全国政协委员、“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中国已帮助南非建立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接收站,帮助泰国建立了中国环境减灾卫星数据接收站。
“未来还有大量的在轨交付项目,包括通讯卫星、遥感卫星等。这些都是我们国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也是航天技术的对外输出,能更好地显现和提升中国航天的国际竞争力。”姜杰说。(完)
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