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产业短板待补 网友吁建托老所解家庭压力
“4—2—1”家庭结构状况日趋增多
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
社会养老服务压力持续加重
养老服务产业“短板”亟待补
中国老龄人口已达到1.78亿,预测2020年将达到2.4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步入老年,“4—2—1”家庭结构状况日趋增多,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社会养老服务压力持续加重,尤其是城市老年人口的迅猛增长与养老服务供给相差甚远。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依、开开心心颐养天年?代表委员们认为,政府、社会、家庭要共同给力,构建城市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老年养护,努力实现为老服务的全覆盖。
完善老人长期照护体系
据统计,我国现有养老福利机构的床位170万张,每百位老人床位数仅0.8张。按国际最低标准,老人中5%需机构养老床位,我国至少应有700万张床位才能满足基本需求。目前城市中大多数的养老机构位置比较偏远,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社会办养老院价格偏高,护理资源严重短缺,更无暇顾及居家护理。
此外,我国城乡失去自我照顾能力的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高龄老人多数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他们退休早,养老金低,患病频率高,照料支付能力差。左焕琛委员提到,尽管有些城市探索建立了对低收入老人的养老补贴制度,但准入门槛较高,绝大多数高龄、失能老人只能自费购买养老服务;但家政市场还不规范,保姆工资飙涨,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缺少护理保险。“要让老人们体面养老,由低层次、单一型养老向生活照料、健康维护和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复合型转变,建立和完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势在必行。”
在左焕琛看来,合理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应呈金字塔状:底部为接受上门关心照料的大部分老年人,中部为享受日托服务的中等数量老年人,顶部为进入养老机构的少数老人。目前,“居家养护”和“社区养护”还相当薄弱,需要加大发展力度;“机构养护”则需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调整结构布局、提高服务质量。
与老龄化加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养老服务人员严重缺乏、素质不高、队伍极不稳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沈志刚代表建议,在职业教育中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职业学校中扩大养老服务专业招生规模,同时在城市中加强对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
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