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代表“接地气”,议政履职才有底气
“这些话全是浪费时间的”,日前,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参加山东代表团小组讨论时,对有的代表一番客套话,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并建议地方干部少说成绩、多提建议,作为人大代表参加审议工作讨论才有机会“接地气”。履职要接地气,对于广大代表来说是一个普遍性的课题。
代表们来自人民群众,肩负着人民重托,在人大会议这个庄严神圣也非常宝贵的民主时刻,如何切实履好职尽好责?那就得拿出“干货”来,建真言,献良策,为国家发展、民生改善加把劲。说千道万,还得看议案建议的质量,会议发言的水平。
有人说,学习、调研、思考,堪称“履职三宝”。参政议政的功夫还在会场之外,不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不接地气就难以履行好职责。只有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才能对现实问题、复杂环境有切身体会;只有在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中,才能对民生疾苦、民意诉求有准确把握。因此,能不能沉下去了解中国,扑下身子融入群众,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思考的深度,更最终决定了建议和议案提案的含金量。
回顾今年两会的各项议题,道实情、碰热点、解难事成为一种可贵的会风。全国人大代表林道藩“10元钱能买到什么”的市场调研,反映了物价水平偏高下的民生压力;深化分配改革、建好保障房的呼声,校车安全、免费午餐等方面的建议,触及了当前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热点,这些“接地气”的议政建言,凝结着代表个体感受和百姓普遍感受,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因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共鸣。
当然,也有一些建议引起质疑,其主要问题也在于脱离社会现实,既没有触及社会发展的真正问题,也没有对接百姓的真实需求,更没有提出针砭时弊的对策,难免给公众以距离感和飘浮印象。
常言说得好:成绩不说跑不掉,问题不讲不得了。越是接地气,就越能理解现实的复杂性,越能把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也就越能激发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与勇气。提倡“少说成绩,多提建议”,不仅是一种务实的态度,更体现了基于自身责任担当的问题意识、忧患意识。代表们发出的呼声是这样,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愧疚”没能完成控制氮氧化物任务、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对物价调控不到位作自我批评等回应也是这样。
人大会议是履职的焦点舞台,但履职更在会外。随着会议落下帷幕,代表们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大会的议案建议需要抓紧落实,“接地气”的履职状态也不能须臾中断。只有更扎实地进行调研,更密切地联系群众,更广泛地倾听民意,不断增强参政议政能力,履职才会更有底气,更有成效。(严力)
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