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将按“四统”模式力推“营养午餐”(图)
新闻背景
2011年3月27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我省罗甸县班仁乡班仁小学“露天厨房”已持续近10年的新闻。
报道称,每天中午,500多名班仁小学学生都要在露天自己生火做饭。孩子们每人都有一个木头箱子,里面放着大米、猪油、盐、青菜等,除了这些,孩子们平时根本吃不到肉。改善农村学生营养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报道播出后,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在5年内投入120亿元,为贫困山区中小学生解决上学食宿难题。其中100亿元由政府财政投入,剩余资金通过贵州山区希望工程基金——幸福校园计划,向社会爱心企业及人士募集。去年,贵州投入资金6亿元建设了9961个农村中小学食堂。实现了除教学点外,“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目标。
社会各界掀起“爱心午餐”公益活动热潮,团省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系列公益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募集善款,力助山区孩子们吃上热腾腾的午饭。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发起的“爱心午餐”活动,让普安县龙吟镇2270名农村小学生吃上了午餐。
……
2011年10月,国务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60多亿元,为全国680个试点县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贵州有65个县列入营养改善计划。
2011年6月,班仁小学建成396平方米的学生食堂,从此告别“露天厨房”。
一年过去了,班仁小学的孩子们吃到了怎样的“营养餐”,贵州65个县“营养改善计划”推行如何?
请看今日本报专题报道——《从露天厨房到营养午餐》
政策快递
本报讯 3月26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将以“为学生提供等价优质的营养食品”、“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食堂由学校自管自办,实现公益性、零利润”为总原则,在全省试点县按照“四统”模式,推进“营养午餐”。
今年3月5日至16日,省教育厅组织5个督查组,对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中的20个县、68所中小学校进行督查指导。督查组实地了解到,铜仁市碧江区迅速启动营养餐工作,并结合当地情况,尝试以招标方式,确定肉食品、副食品、鸡蛋、蔬菜供应商,由供应商统一配送到(乡)镇中心学校。这种实现了统一招标、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的供餐模式,具有良好收效。
省教育厅资助办主任周忆江告诉记者,在总结碧江区供餐经验的基础上,我省提出各试点县可按照“四统”模式,对粮、油、肉食和蛋类等大宗物资,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置、统一配送”。此举既保障了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也让各试点学校可以节约大量的采购和运输成本,有利于偏远地区的山村学校顺利实施国家营养改善计划。
督查组也肯定了龙里县政府在部分学校食堂操作间安装摄像头,防备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做法。此外,铜仁市碧江区和龙里县在建章立制方面的行动,也得到督查组的认可。碧江区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有10人编制的“营养办”,“营养办”设在区教育局,并配置一部专用车辆。龙里县编办批准成立有2人编制的县教育局审计股,重点对学校使用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确保资金按规使用。 (本报记者 肖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