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称政府官员伦理道德最不让受访者满意
由教育部长江学者、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特聘教授樊和平领衔的该校伦理学团队,以及江苏省二十多位著名学者共同完成的《中国伦理道德报告》、《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两部报告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首批重大招标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道德与和谐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当前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两大课题研究为依托,集中呈现了历时五年,在对江苏、广东、广西、新疆四省(区),政府公务员、企业家与企业员工、青少年等六大群体“万人大调查”基础上,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包括了十三份伦理道德状况报告和二十三份大众意识形态状况报告,以及十六个伦理道德状况数据库,二十六个大众意识形态状况数据库,共两百多万字。
两部报告反应了我国当前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总体状况与发展态势,提供了当前我国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发现与新解释。并对反应出来的“中国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中国战略”。
一些调查数据更是不避现实,提出了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的严峻问题。如,“伦理道德方面最不满意的群体”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政府官员以74.8%位居第一,接下来是演艺娱乐界48.6%、企业家群体33.7%。在政治、文化、经济上掌握话语权的群体,恰恰是伦理道德上被认为是最不满意的群体。这一反差和异化的严重后果,是政治、文化、经济三大领域道德信用的丧失。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变和激变之后,在伦理道德建设与大众社会意识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客观准确地把握当前我国伦理道德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新走向,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变、多样化的特点及其规律,便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
两部报告分别对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当前我国伦理关系、道德生活、伦理道德素质、伦理道德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我国思想、道德、文化中的“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调查,并对当前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和大众社会意识呈现的“中国问题”寻找“中国解释”或“中国理论”,进而提出“中国战略”。两部报告以六大群体即政府公务员群体、企业家与企业员工群体、青少年群体、青年知识分子群体、新兴群体、弱势群体为调查对象,以江苏、广东、广西、新疆四省区为重点,分别代表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采用问卷、座谈、访谈的等形式,每个调查投放的问卷都近万份,可称“万人大调查”。
提供了当前我国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发现与新解释
通过对当前我国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的元素、结构和形态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在展开为多元、多样、多变的总体镜像的同时,在不少方面已经开始向二元聚集,呈现为二元对峙,在许多重大问题的认知与判断,如德性与公正、义与利、善恶与祸福、经济发展与幸福感的关系等方面,呈现出一种“二元体质”。二元体制既是一种高度的共识,也是一种截然对峙,它标志着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伦理道德和意识形态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是进入十字路口的重要征兆。在这个关键而敏感的时期,意识形态的能动引领,卓越有效的伦理道德干预,将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大量的数据和系统分析研究看出,当前我国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的最突出的“中国问题”是伦理—道德悖论,即道德上基本满意,伦理上不满意。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社会在伦理上仍守望传统,但道德上已经基本解构了传统而走向现代。伦理与道德的变化趋势呈现反向运动。伦理道德发展的新问题是集团行为的伦理—道德悖论即伦理的实体与不道德的个体。公民道德素质中的最突出问题是知行脱节,或“良能缺场”。
思想文化领域最突出的“中国问题”:由信任危机而导致的思想领域的缺场。调查发现,知识精英是当今对人们思想行为影响最大的群体,而由于官员腐败和分配不公两大问题的严重存在,政府公务员群体成为伦理道德上被认为最不满意的群体,这种状况动摇和消解了社会对于伦理存在的文化信心和文化信念。
提出应对“中国问题”的“中国战略”
两部报告对当前我国伦理道德和大众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做出三大哲学诊断:独生子女、“后单位制”、全球化对家庭、社会、国家三大伦理实体冲击导致的“伦理”退隐;理性主义、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导致的“精神”缺场;文化同一性危机导致的精神“家园”的动摇。
基于这三大诊断,两部报告提出三大理念和口号:保卫“伦理”!蓬勃“精神”!回归“家园”!
报告提出,面对伦理实体遭遇的挑战和“伦”的传统被解构的双重境遇,保卫社会的伦理整体性和个体的伦理能力,提升民族凝聚力,社会聚合力;坚守“精神”传统,藉此提升个体的自我超越能力、社会认同能力和知行合一能力,使“我”成为“我们”;
——现代中国社会期待一场新的伦理启蒙和伦理觉悟!
在理性主义和“后意识形态”背景下,面对日益泛滥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坚守“精神”传统,藉此提升个体的自我超越能力、社会认同能力和知行合一能力,实施“伦理精神战略”和“精神意识形态战略”。
——现代中国社会期待一种精神哲学理论和“精神”洗礼!
直面多元多变情势下“失家园”的危险和危机,基于伦理道德是文化发展的首要持久因素、宏扬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优先因子的两大群体共识,回归伦理道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以伦理道德建构个体的社会同一性,以优秀传统文化建构社会的文化合法性。
——在领略欧风美雨和市场经济的无限风光之后,现代中国社会需要一次“还家”的努力!
来自中宣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的近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厅举行的我国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状况调研报告发布会暨《中国伦理道德报告》《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出版座谈会。(记者 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