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补还煤矿安全“欠账”成效初显
中新社北京4月9日电 (记者 石岩)一场由中国官方发起、旨在补还煤矿安全生产欠账的行动,在经历了8年的推进后,取得了初步成效。尽管形势依然严峻,但中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却是不争的事实。
官方数据显示,与“十五”期末的2005年相比,中国的安全工作在2010年实现了事故总量、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等的“显著下降”。在此基础上,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
上述成绩之所以能够取得,资金问题的解决是关键。诸如设备安全水平的提升、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增强等,均需要相应资金投入,正如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李国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安全生产是要花钱的,投入不足,就不可能确保生产安全”。
在9日召开的全国煤炭行业有关安全费用的会议上,中国国家安监总局财务司司长李书清坦陈,2003年之前,中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煤矿伤亡事故多发、重特大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这背后,资金匮乏是祸首。据统计,2003年前,全国仅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欠账便达689亿元人民币。
“国家自2001年起每年划拨国债资金、预算内资金30亿元,支持煤矿补还安全欠账、进行安全技术改造。但由于欠账规模过大,仅靠国家扶持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新任国家煤监局局长付建华称。
鉴于此,2004年开始,中国官方开始探索单独建立煤矿安全费用制度,建立稳定的安全保障供给能力资金渠道,专项用于煤矿安全生产。其操作方式,便是督促企业按月在成本中提取安全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列支。自此,一场补还安全生产欠账的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官方数据显示,2004年-2011年间,中国26个省区市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矿累计提取安全费用2474.76亿元。同期,全国原煤产量214亿吨,以吨煤平均提取15元保守估计,累计提取安全费用超过3200亿元。中国煤矿安全欠账问题基本解决。
资金问题的解决,使安全生产条件得以改善,提高了煤矿设备设施安全水平。与此同时,各煤矿的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能力得以增强,安全隐患得以治理、煤矿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李书清介绍,煤矿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政策实施8年来,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2003年的4.170下降到2011年的0.564,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至2000人以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