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劳动力绝对红利优势消耗殆尽

2012年04月10日 09:5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靠谁建设新农村

  春节回老家,看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大家忙着走村串户看亲友,很热闹。可春节一过,年轻人就陆陆续续外出打工了,乡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前几天,我回老家看望父母,村里白天冷清,晚上寂静得怕人,全村近一半的人家没亮灯,和我家并排的5户人家,只有两户亮灯、3人在家,其他人全都外出打工了。

  我在老家有50多位亲戚,可这次回去一看,只有9个60岁以上的老人和5个10岁以下的小孩在家。我有3个弟弟,两个在浙江打工,一个在县城打工,姐姐远嫁,家中现只剩72岁的父亲和69岁的母亲。为了便于联系,去年我给他们买了手机,现在一接父母打来的电话,心里都要先紧张一下:他们生病了?他们上山劳作受伤了?

  前几年一个堂兄去世,我回老家一看,吓了一大跳:村里来帮忙办丧事的,全是60岁以上的老人、10岁以下的孩子和几个智障光棍。出殡那天,老人们实在抬不动棺木,不得不把棺材拆了,分成小块,一块一块地搬到墓地,然后再合起来,用担架把遗体抬上山,到墓地再放进棺材里,这才勉强下葬。

  这次回去,村支书对我说:“近4000人的村空了,只留下1000多老人、小孩和智障光棍,你说这个新农村怎么建啊?!现在我们村20个党员,40岁以下的只有3个,大部分党员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的地也没人种,那些老人实在种不动,耕牛也越来越少了。去年,咱村搞农网改造,我找人抬电线杆都找不到。”

  老龄化、空巢化在西部农村太普遍了,现在新农村建设碰到的最棘手问题是“靠谁建设”,一群老弱病残者,怎样建设新农村?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龙儒文

  建筑工地老人多

  3月26日,河南省夏邑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人身伤害赔偿案件,判决被告刘某赔偿死者李某丧葬费、李某家属抚养费等合计12万余元。

  案情是这样的,现年63岁的李某与包工头刘某同村,在刘某承包的一处民用楼房建筑过程中,李某从三楼上摔下致死。尽管刘某与李某家属多次协商,也未能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意见,最后法院判决刘某因与李某形成雇佣关系,赔偿李某家属以上损失。判决下达后,刘某对我说,当初考虑到李某年龄大,就不想让李某跟着干活,是他死缠硬磨才让他在工地上干些小工的活,没想到他一不小心,从三楼上摔下来了。

  在豫东县城建筑工地上,年龄较大的男性出现在建筑工地上并不鲜见。据我调查,50岁以上人员占60%以上,60岁以上人员占30%以上,在农村建筑工地上,这个比例更高。这些年过半百的人从事建筑作业,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建筑工地上的老板面对提问,也是一脸无奈。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搞建筑,因为外地工资高且工资发放及时,年轻人愿意到城市建筑工地干活。在城市,他们可以感受到现代生活。相比之下,农村建筑工地工资较低。有资料表明,一个建筑工人在城市一天工资200元左右,在农村不到100元,有时候还被拖欠。

  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县城以及农村建筑工地上雇佣男性老年人很常见,其实没有工头愿意雇佣年龄大的,他们力量不行、眼神不济、反应迟钝,这也是为什么建筑工地上多是年龄大者发生事故的原因。但没有办法,总得有人干活,尤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大量的建筑工地需要工人,作为农村老年人,农闲时到建筑工地上打打小工(即搬运砖头之类无技术含量的活),一天挣个几十元钱贴补家用,感觉总比闲着强。

  老年人在建筑工地做工危险多、隐患大,但新农村建设又很难找到年轻劳动力,这已成当今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

  河南夏邑县法院 徐永忠

  地毯大县的衰落

  我的家乡河南省南召县盛产柞蚕,地毯业发达,南召地毯曾以低廉的价格和较好的质量享誉世界市场。但近几年,这里从事地毯业的人数大幅度下降。究其原因,尽管有管理、营销等多种因素,但人力成本的大幅上涨是一个关键因素。

  10年前,南召农村地区几乎家家织地毯,户户有梭声,大批从事国际贸易的老外涌至南召采购地毯。农民织地毯每月可收入1500—2500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近几年,物价连年攀升,现在县城的房价已上升至每平方米两三千元,对织地毯耗时耗神赚的那点儿钱,农民已不感兴趣。如今走在农村的田间地头上,基本上看不到年轻的面孔,都是些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大量土地荒置或出租。青年劳动力纷纷外出谋生,即便是留在县城的年轻人也不愿种地、织地毯。现在织地毯的多为老年人,其创新革新能力弱,有技术的青年工人非常短缺。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劳动力的绝对红利优势已消耗殆尽。物以稀为贵,地毯业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下滑导致每块地毯的成本大幅攀升,恶性竞争又导致价格战,以次充好的现象层出不穷。我县产品在伊朗等国风格脱俗、质量优胜的地毯面前已开始黯然失色。

  河南南召县 李本龙

  田园将芜胡不归

  常言道,有亲人的地方就有家。亲人、故乡总在许多人的心中挥之不去。春节期间回了趟老家,看到的是破败的乡村、荒芜的田野,曾经的大村庄人烟稀少,往昔不再。

  坐在舅舅家温暖的火炕上,与将近70岁的舅舅聊天,都与这个村子有关——谁去世了,谁还活着;谁家搬进了城,谁家的房子倒了;村子里的年轻人剩下了几个,老人又有多少……于是知道,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内心深处,我们离那个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村子越来越远了。只有那些我们共同熟知的旧人、旧物和旧事,可以像风筝线一样,把四处游荡的心拴住。而在乡村之外的我们,也从媒体上得知,不只我的故乡如此萧索,类似的故事正在中国的不少农村上演,类似的情感也正在不少人的心中纠结。

  故乡在消失,因为年轻人已经不在农村生活。在我的老家,剩下10多户人家、20多个老弱病残的乡邻,安静地守着沉寂的村子。舅舅全家有20多亩地,孩子都在外地打工挣钱。收割时节,儿子有时候回来帮把手,有时候不回来。虽说眼下耕地收割实现了机械化,但农活的劳动强度还是不低的,下肥、施药、撒种、除草之类,全压在了一个身体并不是很好的老人身上。

  舅舅说,我也干不了几年了,等实在干不动了,就随儿子进城,在小区看看车棚什么的。我问那20多亩土地怎么办,舅舅无奈地说,没人种只能荒掉了。没有想到,岁月会以如此方式,荒芜掉我们所熟悉的一切。仅仅十几年时间,我们与故乡就将不再有一点瓜葛,虽然有时候想起来也会惆怅,但因为没有了亲人,你不可能再回去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农村风光消失了,只留下怀念乡土牧歌的思绪。那些曾经热闹过的村子,如今安静得让人窒息。房屋倒塌,农田荒芜,连鸡犬都没有了生气。去年12月,农业部宣布,“今年粮食生产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在全球,这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支撑这个成就的,除了国家的农场、商品粮基地、种粮大户外,还有不少就是像我舅舅那样默默耕作的老人们。他们在行将远去甚至是消失的乡村中,还在为“八连增”作贡献,我们的社会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又该怎样解决因为年轻人的进城未来种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张 宏

【编辑:邓永胜】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