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民对华好感度下降 只有20%左右喜欢中国
上世纪80年代,70%以上的日本国民对中国有亲近感,现在只有20%左右的日本人喜欢中国
日本国民对华好感度下降的背后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应日本外务省邀请,中国外交部新闻团一行10人日前赴日本东京、仙台和京都三地参观访问,倾听日本朝野对中日关系的看法,感受日本大地震给国民带来的灾难,努力增进中日之间的相互了解。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在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明显扩大,比如两国贸易额:1972年只有11亿美元,去年超过3449亿美元。
随着两国交流的增多,也发生了一些摩擦。遗憾的是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没有以前那么好。日本外务省官员称,上世纪80年代,70%的日本国民比较喜欢中国。最近的民意测验显示,喜欢中国的日本人只有20%左右。同时,也只有30%左右的中国人喜欢日本。
日本早稻田大学中日关系史教授刘杰认为,造成日本国民对华好感度下降有很多因素,有历史认识问题、领土问题、经贸问题、中日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等,很多问题聚集、纠缠在一起。
媒体持续播放负面新闻,影响民众情感
刘杰教授和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中国蒙古课地域调整官远山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媒体的报道给中日关系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
刘杰说,我比较感到吃惊的是NHK(日本放送协会,日本最大的电视广播机构网),每年元旦在定调子时,都会谈到中日关系,对中日关系都不看好,对中国的评价很尖刻,认为中国的问题很多。日本有名的媒体《朝日新闻》,原来被日本评价为是亲华的媒体,它现在对中国的报道,也是批评报道比较多。整个日本媒体营造的就是这样一种气氛。
远山茂说,5年前,日本关注毒饺子的新闻。打开电视机,所有的频道在同一时间播的全是毒饺子的新闻。我相信报道基本上是客观的。但是一个月、甚至连续几个月每天都是这方面的新闻,会给民众带来不好的影响。远山茂曾在中国工作多年,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是个中国通。
据调查显示,中日两国各有约九成的国民,是通过本国的媒体报道,作为了解对方国家或日中关系的信息来源,反而以旅游或与对方国家朋友接触这种直接交流体验方式的人,极其有限。这说明两国媒体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和责任,是极其重大的。
经济总量被超越,民众心理难调适
远山茂表示,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日本的国民还是有一些压力,心情还没有调整过来。
日本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持续低迷,至今已有20多年,去年GDP增速是-0.9%;而中国最近30年来,经济蓬勃发展。两国经济一冷一热,让很多日本民众心理难以调适。
刘杰认为,中国的GDP超过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使战后乃至近代以来日本在亚洲的地位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30多年前日本开始对中国援助时,日本没有想到的,中国会发展成这样。当然,日本政府还是很冷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接受这个现实之后,日本就会对中国提出很多希望或者要求:既然你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你就要担负起第二位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也有一些人对中国发展持批评、嫉妒心理的。比如说3月中旬,《朝日新闻》的报道称,世界银行有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要给中国人。它写的一个标题是:又是中国人!按照日本的语气去看,怎么老是中国人?中国怎么这么特别?这反映出中国变得更强大了,“日本媒体和民众需要10年、20年的时间去调整这个心态。”刘杰说,“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有一个比较谨慎、谦虚的姿态来处理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刘杰1982年来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读完博士后留校任教,主讲日本近现代史、近代中日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