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演习多使用模拟装备 经费开支大幅降低
点评
■信息化战争的复杂与残酷,武器装备科技含量的提升,自然要求贴近实战的训练较过去需要更大的投入。
■训练效益与战斗力水平和训练消耗密切相关。怎样让训练水平更高些,训练消耗更小些,实现训练效益最大化?
■实战化的训练场上,各级指挥员应该树立效益意识,变粗放式为集约式,战斗力建设既要实现“快”,更要实现“好”。
■科学统筹,精确运用训练资源,有效降低训练消耗,让“仗”越打越经济,这既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必然需要关注的,也是练兵场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柳刚
一场“便宜仗”,引出热门话题
去年10月,岭南某丛林地带,广州军区某训练基地组织某机步师进行新装备实战综合演练。
这场演练,和该师此前接受上级的一次综合考核演练内容几乎相同:10天里,共演练了战场机动、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等5大课题,对桥梁架设、装甲突击、电磁攻防、战损抢修等30余种实战能力进行了检验性评估。
演练讲评会上,导演部给出的一组数字,令参演部队官兵大为惊讶:同上次那场综合考核演练相比,本次演练经费开支降低了21.3%。
相同的参演部队,相同的演练课题,相同的演练时间,此次“打仗”为何如此经济?
演练总导演、该训练基地司令员宁应求掰着指头给官兵们分析——
上次演练,三角堡、交通壕、铁丝网等战场工事,都是依照战场实体修筑,一个实体费用不少;此次演练,大量模拟工事走上战场,造价便宜,还形象逼真,演练效果和实体工事装备相比并不逊色。
上次演练,进行战场信息采集、通信保障、工程设置的演练保障人员,将近一个营的兵力;此次演练,启用《陆军部队实兵演习评估系统》,演练保障人员“瘦身”成一个连,仅伙食费就节省5万多元……
一笔笔清晰的演练“经济账”,拉直了参演部队官兵心头的问号。
讲评会上,基地司令员宁应求语重心长:“事实上,‘仗’无法越打越便宜,如果盲目追求便宜,就会出现减少课目、压缩过程、削减必要投入等偷工减料现象,导致战斗力大打折扣。但我们可以科学统筹,精密运用训练资源,减少演练中不必要的浪费,让‘仗’越打越经济,效益越来越高。”
演训“经济账”,瘦身空间有多大
一场主题为“如何提升演训效费比”的讨论,随即在该训练基地展开。
一场“便宜仗”,让官兵们深刻认识到:过去粗放式的演训方式,不但经费开支大,而且演训效益偏低,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要想算明白演训“经济账”,就必须走集约化的演训路子,科学精确运用训练资源,像挤海绵一样,挤掉演训中不必要的经费开支。
演训“经济账”,瘦身的空间有多大?该基地很快交出一份成效明显的答卷。
今年初,在该训练基地组织的一场演练中,他们投入使用“激光交战系统”。红蓝双方只要被对方的“激光弹”命中,身上便会冒出标示伤亡的烟雾。演练中不用消耗实弹,但对抗中的伤亡情况,却能够实时准确地反馈到导演部。
除此之外,他们还用发烟罐取代实爆作业,用音响模拟爆炸声,既能让官兵们逼真地感受战场环境,又减少了炸药、炮弹等消耗。
还是在这次演练中,该训练基地一次性投入使用了1700多件模拟器材。坦克壕、轨条砦、碉堡等模拟工事栩栩如生,全面取代过去的固体工事,让参演官兵也能真实地感受战场环境。
“固体工事重复利用空间小,且造价昂贵。别小看了这些模拟器材,它们方便回收,可以在以后的演练中反复使用。”该训练基地参谋长何教茂告诉记者,“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为演练节约经费近20万元。”
提升战斗力,同时学会降低消耗
训练资源虽然是有限的,但科学统筹,精确加以运用,就会产生较大经济和军事效益。
今年以来,该训练基地为提高演练效益,减少演练周期过长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改变过去演练“一步一动”“步步为营”的方式,提出“一场演练检验多个课题,一个课题检验多种能力”的思路,推出“多场联动演练”模式。
前不久,记者在该基地目击了一场实兵演练。防空、修路、架桥、装备抢修、侦察洗消、对抗……一场2个小时的“战斗”,竟然穿插上演了10余个演练课目。红方团团长王侦彪感慨地说:“过去,完成这些课目演练,一般要花费3天左右。这次高强度演练,对全团官兵都是一次很大的锻炼。而演练中所节省下来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也很可观。”
采访中,记者被该训练基地的一份名为“基地演训效费比”的三维统计图所吸引。只见图表上的3个坐标分别是时间、演练费用、战斗力指数,各条曲线分别代表各个参演部队的战斗力发展水平。
一张统计图藏着“大洞天”——要想提升战斗力这个综合指标,就要最高效地用好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最大程度地提升效益。
该训练基地副司令员李六元告诉记者:“近年来,各部队战斗力指数的提升速度非常明显,而演训中的费用消耗则成明显下降趋势。一升一降,说明我们的作战本领更强了,同时‘仗’也越打越经济了!”(严德勇 张喆 曾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