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肖金成:用“经济圈”攻克贫困带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用“经济圈”攻克“贫困带”
——专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尝试构建中央和区域层面的府际协调机构,改进政府绩效考评的主体和标准等措施,强化政府间互动合作,这些或许是贫困带的突破口
作为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是《环首都经济圈》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早年研究基建经济,专长是投资理论管理和区域发展理论,所以对北京周边的问题,他习惯于从投资的角度来解释。在他看来,消除贫困带最有效的办法是资金和政策扶持,“即使前途并不明朗,但河北省仍有很多机会可以争取”。
“贫困带”前世
中国新闻周刊:环首都贫困带是在什么背景下被提出来的?
肖金成:2005年初,亚洲开发银行计划对河北省北部、即燕山太行山的贫困山区进行发展调研。当时全国有5家调研机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招投标,结果上海一家科研机构中标。但上海的机构在中标后发现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于是将其分包给河北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我们所被邀请作为协助。
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北京和天津周围环绕着河北的3798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亚行对此相当震惊,当年8月17日,亚行在一份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环京津贫困带”(现在主要问题是环首都贫困带)。
当晚,《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并在“今日视点”栏目里进行了半小时解读,“环首都贫困带”才正式被公众所知。
中国新闻周刊:环首都贫困带是否有历史成因?
肖金成:客观地说,贫困带大多处于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降水量低,风沙大,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低,单靠当地的农作物本身也无法让农民富起来。
上世纪中苏交恶时期,贫困带成为北京的一个屏障,属于军事区,因此开放得很晚,很多企业不允许在那里建厂,这对张家口、承德等地的发展都有影响。
第三是不少贫困县地处京津的上风上水区,是北京的生态屏障,这对当地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钱!钱!钱!
中国新闻周刊:贫困带的形成,首都是最大原因?
肖金成:北京在不少方面是占了他们便宜的,以水资源为例,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的水分别来自河北的张家口和承德,为了给水库提供干净的水源,张家口和承德的工业已经被叫停,北京方面理应对其进行补偿。
而事实上,在北京自来水的收费项目中,是包含水资源费的,1999年12月22日,北京市发改委将居民用水水资源费调整为1.26元/立方米,在早年每立方米按0.6元收取的时候,北京每年收取的该费用已经达到十几个亿,这笔费用理应分给张家口和承德,但这笔钱却进入了北京市的地方财政了。
2007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提出做海河流域水资源补偿研究。实际上也是针对缓解环北京贫困带这一问题的。其研究报告就指出,应该直接从水资源费上进行补偿,并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说二类水补偿多少钱,三类水多少钱。这样当地一方面会主动进行生态改造、另一方面也给地方财政带来收益。现在这个钱都落入了北京财政,这个钱对北京不算什么,但是对他们是一笔大钱。
从这个角度看,北京对周边的资源,甚至存在虹吸效应。
中国新闻周刊:历史上北京市是否有对贫困带提供过政策或者资金支持?
肖金成:不管是否具有政策或者资金的支持,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按照常理都会对周边有带动和辐射作用,但北京和河北等地的行政切割非常严重,比如北京只管北京本地的居民,比如河北的就很难辐射到。
客观的理由是河北是山区,交通不便。比如去张家口,只要八达岭高速一封死,张家口的人就过不来,而去承德,也同样是只有一条公路,更不要说周边那些山沟沟里的路了。按理说北京应该出资帮他们修路的,但这样张家口、承德也需要拿钱,这些地方早年连像样的产业都没有,哪有钱拿出来。
靠中央拿钱也不现实,对于国家来说,比这些地方贫困的地方还有很多。而且环北京贫困带只是相对北京很贫困,对于西部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国家需要平衡这个关系。
因此只能打北京的主意。但是从行政上来说,这些地方并不归北京管辖,凭什么给你拿钱!
贫困带出路
中国新闻周刊:河北省本身是否对这些贫困村进行过大力扶持?
肖金成:事实上,环绕北京的这些贫困县,未必是河北省最穷的地方。对于早年以农业为主的河北省来说,地方和中央下拨的扶贫资金相当有限。所以河北在财政方面很难去支持它。同时也很难排除河北有“把北京周边地区扶持起来,会被划入北京行政区域”的担忧。
河北也曾做过《环首都经济圈》规划,但这是河北省的省级规划,尽管力度很大,但规划没有确定谁是开发主体,是省里,还是市里还是下属各县,这里面就涉及到地方权限和财力的问题,如果是县市为主体,那招商引资的政策是否是地方出台,基础建设的资金是否是地方自己出?但现在来看,河北的地市没有这样的权限和财力。
而在河北来看,《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2011年末出台,这是国家级的战略,此举意味着河北会将发展的重心东移,毕竟沿海发展带来的规模收益更大,这对环北京贫困带来说是个打击。
中国新闻周刊:贫困带本身是否有过自救?
肖金成:在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促进下,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县市经济状况已有所改善。比如香河、大厂和三河,他们实际上是享受到了北京的辐射。但我认为他们的发展思路仍有些问题,三个地方虽地处北京和天津之间,但发展房地产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尽管北京对地产的需求大,但是房子只能卖一次,而且北京人去住,在当地没有就业岗位。因此交通压力就转嫁到了北京,即便解决了交通问题,那里还是一个“卧城”,卧城的经济是难以繁荣的。所以最佳的选择是在两城市之间发展工业。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是否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来改变这一状态?
肖金成: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首都经济圈”,与河北的“环首都经济圈”只有一字之差,但效果大不一样,这个规划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此外,这个圈究竟有多大,包括哪些地方,还不大明确,这个圈如何与贫困带吻合是个问题,如果这个圈太大,那河北省怎么办?因此河北和北京市,目前仍在对这个战略进行摸索。
早在这个规划的论证阶段,我们就遇到很多难题,比如如体制、资金、产业、土地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北京和河北互相协商解决,解决不好,路径可能就会选择不对,最终还是会导致规划在北京城外打圈圈。
“经济圈”破解“贫困带”?
中国新闻红周刊:规划的这些问题是否有解决的办法?
肖金成:具体要靠河北和北京互相协商和争取。但一直以来,北京在各方面都处于强势地位。在目前的环境下,对行政官员的政绩考核,往往阻碍了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的可能,使得不少地方政府官员更愿意在短期内看到发展的成效,而缺少地区间合作的积极性。
此外,一旦规划形成政策,关键问题就是体制创新了,在中国尤其是在河北省,设立较高的行政级别保障规划实施极为重要,既有利于协调省内各厅局的关系,也便于和中央各部门、北京市各部门的沟通与协商,有效消除“中梗阻”现象。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对环首都经济圈的打造是否已经实行?
肖金成:4月初,河北省党政代表团来京考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等领导和河北省委领导见面,对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实际上,在两年前,时任河北省副省长赵勇就率领了14个县市的主要领导在北京召开过动员大会,先是讨论“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然后就是协商具体规划,但在规划环节,我们提到不少问题的解决方案,落到最后,都回归到了体制和资金上。(记者/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