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中俄联合军演看点:行程长、舰艇规模大(2)
有何新的看点
据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少将介绍,此次联合军演的课题包括联合防空、海上补给、联合反潜等,按照作战筹划、实兵演习、海上阅兵和交流研讨四个阶段组织。俄罗斯国防部消息则显示,此次军演主要是加强双方海军在反海盗、反恐等科目的协调能力。演习中,双方将实施海上补给、共同强行通过海上危险区、共同防御海空武器袭击、联合开展海上搜索和救助行动。
马鼎盛认为,这次军演的主要看点在于行程长,舰队穿过日本附近海域,将显示出中国海军远距离投送武力的能力,这与中国目前的大国地位是相称的。另外,就单纯的海军军事演习而言,20多艘舰艇参演的规模还是颇有看头的。
马鼎盛还认为,这次演习代号“海上联合-2012”,可以看出,两军不再使用“和平使命”的代号,标志着演习不再以反恐为背景。
结盟假想
“抱团取暖”并不可行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姜毅接受采访时表示,中俄结盟的基础在于拥有共同的假想敌,而现实是:中国或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并没有明确把美国或整个西方集团当做敌人,因此结盟并无由头。
即便结盟,由谁领导也是一个大问题。姜毅表示,军事联盟意味着要有共同的敌人、共同的作战方式和作战准备,包括部队的训练,这其中都会牵涉到一个谁来领导的问题。事实上,两个国家的利益不会完全一致,对安全问题的考虑也不尽相同。
为何一次普通的两国联合军演,会再度引发关于军事结盟的话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5年前后的一段时期里,中国曾经是俄制武器的最大进口国,采购了数量庞大的军用飞机、防空武器和海军装备。有评论认为,中国军工体系最弱的环节是发动机制造,在这一领域中国主要依靠俄罗斯。目前中俄两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巩固战略伙伴关系的潜力是巨大的。有观点据此认为这种潜力将促使中俄形成军事共同体。
对此,姜毅认为,中国迅速崛起后,美日要巩固及更好地利用原来在亚太地区存在的旧的军事同盟,或者试图构筑一个新的多边军事同盟,实行对中国的防范,这迫使中国民间人士开始有意识地设想怎么去突破这个所谓的包围圈,怎么去应对所谓的集团性的遏制或防范。人们联想到以集团对抗来应付集团对抗,但实际上并不具有可行性。
南海问题
“隔海叫板”引人关注
4月17日,为期12天的美菲“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在南海菲律宾巴拉望岛附近拉开帷幕。虽然这是美菲两国之间一个常规军事演习,且年年举行,但今年“赶上”中俄联合海上军演以及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由此引发诸多猜想。
对此,军事专家宋晓军表示,回顾年初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签署的《联合介入行动作战概念》协议,可以料到美国将较大规模动员地进入南海,但是这个动员并不是美国要参加多少人,而是它要联合更多其他盟国的力量。不过,这距离多国联动作战还很遥远,因为南中国海其他国家并不像菲律宾那样跟美国走得那么近,而且美国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包括南海地区的真正作战支撑还是日本,在未来美国可能会以菲律宾作为游击转换机动兵力的部署点,菲律宾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要,不能形成美国未来重返东亚的一个主要基地。
虽然并非故意对抗,4月下旬东西太平洋海域的两场军事演习仍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俄军演和美菲军演的参与者都表示“并非针对特定国家”,但时下的背景是美国重返亚洲步步紧逼、中国致力于建设海洋大国、俄罗斯谋求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许多专家由此认为,在目前形势下,双方军演多少有点“叫板”的感觉,这必将牵动各方神经。(记者 吕楠芳 孙朝方 通讯员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