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警某特战部队注重反恐技术 成功处突数十起

2012年04月25日 10:3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辛静静正在组织突击小组战术训练。李 科摄
辛静静正在组织突击小组战术训练。李 科摄

  都市之夜,一片祥和。然而,某轻轨车站,“歹徒”正劫持一名人质,藏匿在射击死角位置负隅顽抗。武警特战队员、上士辛静静迅速隐蔽接近,利用“蛇眼镜”侦察装备锁定“歹徒”位置后,将一冒烟的“诈弹”滚向“歹徒”。就在其注意力转移的一刹那,辛静静飞身突入,生擒“歹徒”……

  这是武警江苏省总队四月演兵场上,某特战分队组织反劫持战斗演练的精彩一瞬。这也是他们以先进作战理念与反恐技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浓缩一幕。

  让我们细听上士辛静静的讲述——

  “我2003年12月入伍,2005年3月进入支队特战分队。这些年来,我亲身经历了武警特战分队的训练转变,亲身体会到高技术武器装备、模拟化训练环境、智能化处突战法等先进作战理念与反恐技术,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加快转变。”

  这位有7年特战队员经历的老兵告诉记者,刚到特战班,训练场是以一片土沟、坟包、丛林、残垣等为背景构建的,条件简陋,缺乏变化。如今,依托网络平台构建的“模拟对抗训练系统”,依据现代都市模型构建的“模拟处突训练基地”,彻底改变了训练观念和战斗力生成周期。过去,从一名普通战士到一名训练有素的特战队员,一般需要3到5年的反复摔打磨练。如今经过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磨砺,一名战友进入特战分队第二年,就在总队特战比武竞赛中斩获金牌。

  为何如此神奇?究竟有何奥秘?辛静静说,随我来看这一“虚”一“实”——

  “模拟对抗训练系统”是这个总队开发的虚拟训练平台,能够模拟处置闹市区、城乡结合部、山地丛林等各种条件下突发事件训练环境。点击这一系统的“闹市区模式”,车站、机场、商厦等重要民生目标三维画面实时生成,官兵在逼真的环境里斗智斗勇。一次,辛静静与一名足智多谋的强悍对手对阵,几个回合下来,尽管辛静静使出浑身解数,最终还是吃了败仗。“在这个系统里训练,感觉与实战很贴近,解决了过去训练中对抗性不强、机械重复的问题。”辛静静说。

  “模拟处突训练基地”是建在训练场上的一座“微缩版繁华都市”。记者随辛静静沿“作战路线”一路观察发现,这里铺设了百兆以上光缆,安装有监控云台和音视频终端等信息采集点,处突指挥平台与信息化单兵作战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模拟街区里,商厦、银行、隧道、车厢一应倶全,反恐综合训练楼、实弹射击方舱等多功能场所融为一体……特战队员在这变幻莫测的实战化训练环境中,锤炼反恐处突硬功……

  “辛静静就是从这里淬火而出的利剑之一。”正在这里组织训练的某支队支队长虞超告诉记者,以科技为先导的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改变的不仅是战斗力生成周期和质量,更可喜的是改变着特战队员的作战理念,那就是追求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的战斗力效益观。有据为证:近年来,这个总队特战分队成功处置突发事件数十起,官兵无一伤亡。(汪光宝  唐斩)

【编辑:王金志】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