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泥石流灾害致甘肃3县44人死亡 失踪26人
5月12日,甘肃岷县受灾地区大面积清理淤泥。 冯志军 摄
中新网5月13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据甘肃省民政厅报告,截至5月12日16时,山洪泥石流灾害过程已造成定西市岷县、漳县、渭源3个县33个乡镇41万多人受灾,因灾死亡44人、失踪26人,受伤87人,其中重伤5人,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14.9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4千公顷,耕地毁坏面积2.3千公顷,倒塌房屋19543间,严重损坏房屋40897间,一般损坏房屋50802间。
5月10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渭源等地发生大范围冰雹及强降雨,引发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次灾害过程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降雨强度大、山洪来势猛。5月10日17时32分至18时15分,短短43分钟内岷县最大降雨量达69.2毫米,接近当地常年降雨量596毫米的1/8,短时雨量之大为当地历史罕见,强降雨导致短时间内形成大径流,河水暴涨,瞬间形成速度快、冲击力大、破坏力强的山洪泥石流。
二是受灾范围广、灾害损失重。此次灾害过程造成岷县、漳县、渭源3个县33个乡镇41万多人受灾,其中岷县受灾最为严重,全县所有18个乡镇、35.8万人受灾,受灾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5%。
三是灾区自救能力差、恢复重建困难大。此次重灾地区为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群众自救能力薄弱,灾后生活及重建对政府依赖较大,加上地处高寒阴湿地区,重建成本高,灾后恢复重建面临较大困难。
针对此次灾害,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5月11日17时将当日7时针对甘肃省启动的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民政部副部长孙绍骋率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等9部门组成的国务院救灾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查看灾情,指导开展救灾工作。
5月12-13日,国务院救灾工作组先后实地查看梅川镇、茶埠镇和禾驮乡等地的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走访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到医院看望正在接受治疗的伤病群众,重点了解农户住房倒损、基础设施受损、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应急救助情况。
工作组要求进一步做好失踪人员的搜寻和遇难人员的善后工作,加强力量,加快进度,尽最大努力搜寻失踪人员,做实做细遇难人员家属抚慰工作;进一步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大救灾款物投入力度,切实加强救灾款物管理,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工作组还要求,进一步做好灾情核查和损失评估工作,组织专门力量,进一步核查居民住房倒损、需政府救助人数等情况,会同有关部门迅速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尽快组织恢复重建工作,组织受灾群众和部队官兵抓紧清理淤泥,做好食品、饮用水安全监测,做好死亡家畜家禽的消毒和疫病防治,对受灾严重损坏房屋进行安全鉴定,排查隐患,继续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和灾后重建安置点、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和选址工作,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保障灾区市场供应,维护灾区市场秩序,尽快恢复灾区商贸流通;尽快修复灾区的供电和供水等基础设施,逐步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针对近期灾害多发频发等特点,工作组要求切实做好新发灾害应对准备,着力强化灾害监测预警,健全完善灾害监测网络,开展河道整治和水土、小流域治理,从根本上提高防范和抵御山洪泥石流的能力;要加大对受灾群众的组织教育力度,教育群众积极主动地开展生产自救,加紧排水排涝,清理淤泥,补植补种,尽量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为帮助甘肃灾区做好救灾工作,财政部、民政部、水利部将安排资金,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遇难人员家属抚慰、过渡性生活救助、倒塌损坏房屋和水利设施恢复重建等。对于公路、电力、通信等水毁基础设施建设恢复、河道疏浚、地质灾害治理等问题,待灾情评估后,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在资金安排、项目实施和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