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某防空旅多举措提高参谋人员信息甄别能力
编辑点评
■信息技术在提高战场透明度的同时,也给战场带来了新的“迷雾”——收集的情报信息浩如烟海,铺天盖地,真假难辨,鱼目混珠。
■据统计,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在42天作战中,处理作战信息多达数百万份,仅美国陆军后勤部每天就要处理信息(申报表)10.7万份。
■信息获取的能力越强,受无用和有害信息的干扰也越大。今天,面对眼花缭乱的海量信息,如果参谋人员处置不当,甄别不明,就会导致可怕的“信息致盲”。
■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海量信息实施有效的整合判断,对每一名参谋人员来说,是摆在眼前的一项既紧迫又现实的重大课题。(柳 刚)
雾里看花,导弹误读为“飞机”
“要是真打仗,犯这样的错误那还得了!”说起今年初的那场演练,新疆军区某防空旅参谋刘立军仍难以释怀。
为检验一体化指挥平台成果,该旅专门组织了一场侦察对抗演练。战斗打响后,一体化指挥平台开机不久,上百条情报信息就跃上荧屏:既有前沿侦察分队传回的“敌”观察所坐标,又有电子对抗分队发来的电磁信号侦测频带,还有各种图片和视频……
各型侦察装备瞪大了“眼睛”,搜集信息越来越多,这让红方“中军帐”里有些手忙脚乱。作战、通信、机要等参谋一起上阵,梳理分析大量信息,而后判断出蓝方动态:“东南方发现‘敌’机6架,3分钟后将突入我空防空域。”
闻令而动,炮手就位,炮群昂首。
点击鼠标,指令直达火力终端。霎时,利剑出鞘,直射空中目标。然而,一发炮弹却怒吼着扑了空。
“头顶上明明只有5架敌机,为啥还让我们打第6架。”炮兵分队指挥员雒营长一脸不解。消息传到“中军帐”,旅长张峰国也纳闷:“这是参谋人员根据侦察情报信息数据作出的判断,咋多了一架飞机呢?”
仔细复盘,找到了原因:一台预警雷达车人员传回侦察信息时,将一架敌机发射的巡航导弹数据也附带发送,当时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参谋人员分析不明,将导弹数据误读为“飞机”。
演练继续,尴尬再次出现:因耗时太长,红方参谋人员刚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敌”机已赫然临空轰炸……
战场“弱视”,只因信息甄别能力差
“冰冷的武器不会思考,电脑不能代替人脑,倘若参谋人员信息甄别能力不强,无异于‘雾里看花’,怎么能正确对战场态势做出判断?”演练总结会上,参谋长谢继红深入剖析道。
痛定思痛,随即,该旅就参谋人员信息甄别判读能力这一问题展开深入调查,现状不容乐观:有的面对作战分队提供的过时地理、气候信息不会筛选;有的对“敌”欺骗性情报、侦察、技术指标等信息不会辨别;有的对“敌”干扰产生的“垃圾信息”处理不及时、技术手段跟不上;有的对作战诸元瞬间产生的“海量”信息不会归纳提炼……
“信息化战场瞬息万变,谁掌握主动权,不仅要看信息掌握得多与少,更要看精与准、真与假!”议训会上,旅长张峰国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中军帐’参谋人员信息甄别能力不强,让无用、有害信息流遮住了自己的眼睛,未来战场上肯定会栽跟头,吃败仗。”
锻造犀利慧眼,驱散信息“迷雾”
面对海量信息需要有双“火眼金睛”。亡羊补牢,该旅打出一套“组合拳”,强化参谋信息甄别处理能力——
建好“参照物”。他们集中专业技术骨干力量,对全旅一体化指挥平台中数据库的各种类信息数据,反复测算审核,排除垃圾信息,强化提升甄别、筛选能力。同时,指定数据采集员专门负责数据库信息的更新完善,使其时刻“保鲜”。
用好“过滤器”。他们采取引进吸收、专家指导等方式,全面完善升级情报信息分析辅助软件,并将其嵌入一体化指挥平台。“信息化作战,海量信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处理不当就会贻误战机。”参谋长谢继红对记者说,有了新的情报信息辅助决策系统支持,面对海量信息参谋人员可以有的放矢进行搜索处理,提高信息判断效率。
锤炼“好眼力”。他们狠抓旅司令部机关信息化素质学习,开展模拟训练锤炼作战指挥能力,确保人人能熟练辨读电子地图、航空照片,能娴熟调阅运用指挥平台各型数据库,提升战场判断能力。
前不久,该旅一场网上对抗演练拉开帷幕。记者在“中军帐”看到:波峰如簇,千余份敌情信息涌动荧屏,“信息吞吐量”较以往演练翻两番。机关参谋刘立军将信息快速汇总,熟练操作情报分析系统,马上对各种信息数据过滤、提纯、判读、核实,剔除虚假“敌”情信息40余组。一体化指挥平台随之运转,准确下达道道指令,某新型高炮群统一行动,剑啸蓝天。(翟金明 陈征 王传峰)